2016年02月1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王赣子 记者 覃宇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富硒层层传捷报,果园处处唱丰收。”

  “万里茶浪披锦绣,千方富硒耀华年。”

  ……

  春节期间,记者在横县看到不少以“富硒”为主题的对联。这些对联真情洋溢,表达了当地群众耕种富硒土壤的丰收喜悦。

  不只是横县,在南宁江南区、钦州钦北区、北海合浦县等地,皆发现了成片富硒土地。截至目前,广西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已发现绿色富硒耕地5033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指出:“我区生态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又有全国最大面积的富硒土壤,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

  富硒富万家、强八桂,是如何一步步由梦想化为现实的呢

  政府主导,地质先行,服务“三农”舒豪气

  2015年11月,采访组来到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化验室,只见工作人员正在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室内分析检测任务忙碌着。

  据了解,2013-2015年,该中心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完成了11.4173万件土壤、岩石、农作物及水样的分析检测工作。而这,仅仅是广西地矿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的其中一个剖面。

  2013年,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广西农业地质工作服务“三农”工作方案》进入实施阶段,广西地矿局承担了此项重大民生工程的主体工作,甘当“先行军”。

  “先行军”中的“先遣队”是广西地质调查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技术支撑单位,该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013年11月,就在稻谷一片金黄之际,由该院率先示范,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广西第四地质队等8个地勘单位参与的21个市县(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展开。地质工作者走向八桂广阔田野,与土地“亲密接触”。“我们每天要采20个样。看到这些成果迅速产业化,打响广西富硒农业品牌,我感到很荣幸!”武鸣子项目负责人郑国东说。

  临桂会仙湿地是采样难度最高的工作区域。这里地势较低,汇集了众多河流、沟渠,多数采样点都要靠划船才能到达。“最多一天我坐了9次船,常有一些未在地图上标注的小河隔断了道路,有时就快到达采样区域了,却又不得不重新绕路过去。会仙湿地是生态景区,进出的船都是人工划动的小船,速度慢,所以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一天采10个样就得回来了。”广西二七二地质队谭泉莹说。

  2015年9月,台风“海鸥”给广西三〇七核地质大队在来宾市兴宾区的采样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一片一片地倒地。即使要掰开沉重的作物来取样,即使工作效率比平时低,即使每天完工后每个人的脸上又添了数道被甘蔗叶划伤的口子,但为了赶进度,队员们都顾不上了。“只愿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化浮云。”走在雨过天晴后的大地上,地质工作者内心有着别人难以体会的敞亮。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负责在桂平市采样。村民看到地质队员在稻田、果园、蔗地里,一会儿“S”型地走,一会儿“X”型地钻,还一边挖挖地、铲铲泥、摘些稻谷,都很纳闷、不理解。后来,队员们向村民说明缘由,村民对他们顿时热情起来,帮这忙那,还送来了自家好吃的东西……

  1∶5万土壤测量,土壤垂向剖面测量,大气干湿沉降调查,专项农作物及其根系土调查,专项化肥调查,灌溉水调查,岩石剖面测量……广西地矿人将用3年时间交出一份合格答卷。目前,地质工作者正在跋涉途中。

  “广西经验”,全国前列,造福百姓大工程

  “土地者,民之本也。”目前,我区在21个县(区)开展了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完成了第一批4个县(区)成果报告并移交农业部门。

  2016年1月25-26日,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地矿局在全国同领域专家学者面前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会议期间,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首席专家成杭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在政府重视上,还是技术、开发成果利用上,广西都走在全国前列。广西地矿局近年来开展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专业系统、严谨规范、成效显著,是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之一。‘广西经验’值得推广!”

  广西目前拥有全国最大连片富硒土地2.8万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绿色富硒耕地5033平方公里,这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带来的最直接成效。但此项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于此。“通过工作的开展,我们得到了广西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实测数据,掌握了调查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分布特征、土壤肥力状况、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富硒土壤分布特征。这些成果,对广西和国家做好富硒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西地质调查院院长杨志强说。

  2016年1月15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主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轮作休耕试点等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下一步农业地质服务“三农”工作,广西地矿局局长唐善茂表示:“‘十三五’初期,还将提供我区17个县(区)1.5万平方公里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但面积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30%,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继续开展与加强此项工作,力争实现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区基本覆盖,扩大1∶5万评价工作范围,并适时选择有利区段开展1∶1万评价工作(乡镇级),系统掌握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及经济作物耕种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全面查清土地质量和生态安全总体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整治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地质技术支撑,造福广大农民群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