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姚 琳 唐 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古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名叫丁的厨师熟能生巧、技艺高超,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剖一头牛。而今各行各业依然活跃着这样一群“匠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用汗水和经验,将术业薪火相传,被称为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中的核心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支柱。我区重视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蓝领”人才的培养,使高技能人才的活力、创造力不断迸发。

56011442181158627.jpg

池昭就(右)在大师工作室实训中心辅导弟子

  1 大师平台托起一代蓝领精英

  2011年以来,我区相继建立起12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5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如今人才培训基地已遍布全区各地急需发展的行业和领域。

  在工业重镇柳州,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被称为“广西机械技术工人的摇篮”。校门口醒目地悬挂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牌匾。走进校区,6个颇具规模的实训车间雄踞校区西南角。

  学校与大连机床集团自2012年开展联合办学以来,每年培训近30名预备技师,这些蓝领精英供不应求。“今年毕业的28名学员,又被一抢而空。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大连数控集团、五菱集团签走了,本想留几个优秀生留校当老师的。”该校校长向金林说起这事,又是遗憾又是骄傲。

  翻看学校毕业生风采照,不仅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电气专家莫文将,有全国技术能手苏伟,更有第三代“金牌工人”顾林。

  落户于该校的国家级“邹火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学校乃至广西的一块金字招牌,工作室领军人物邹火军就是该校自己培养的学生。

  工作室建立以来,邹火军“网罗”电气自动化方面高技能人才,聚集在此。近几年,工作室受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广西玉柴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的委托,举办多期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培训了大批优秀的电气类高级工,单是技师、高级技师这类高技能人才每年输送达1000人。

  “绿色食品”“绿色生态”已不再是新鲜词,但“绿色汽修”却令人新奇。提出这个理念是自治区级“李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人李春。这个关于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的“绿色”理念,叫响了整个汽修行业。

  广西玉柴是制造业旗舰级的企业,这里拥有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7个企业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建立的宗旨是为企业的生产、技术服务,不仅起到带头和示范的作用,其技改和攻关成果也为企业节省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56081442181158643.jpg

“邹火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我区首批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图为邹火军在专注地工作。

  2 他们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制造业。殊不知,在我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有一批拥有顶尖技术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池昭就是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一名钳工,在钳工岗位上整整工作了20年。岁月记录了他的足迹: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通过技改和攻关,他先后获得5项国家专利,1项发明专利、为公司节约近2500多万元,大大缩短了国内外模具制造能力间的差距。

  这位热衷于模具制造技术创新的狂人,从不吝啬对年轻人的培养。工作室第三代弟子何宏勇,正忙着备战10月份广西第二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他说:“师傅每天都会抽时间来指导我,他的模具制造技术是有绝活的,是我学习的标杆。”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去年,何宏勇凭借自创的装夹在广西首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如今已跻身高级工行列。3年来,池昭就团队不仅创造了具有国际标准的精密的测量、精密的测试、精确的钻孔、平面垂直基准法“三精一法”的模具铸造技术,还带出了47名中级工、26名高级工、13名技师、8名高级技师。

  这样的传承在广西玉柴不同级别的大师工作室,随处可见。

  在玉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难题,找万叶!说的就是自治区级“电气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杨万叶。去年,从德国引进的衍铰机在操作中出现抖动现象,致使复缸时间增加、废品率增多,杨万叶带领团队经过三个月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零废品的突破。此项技术获得自治区“先进工艺工装设备改造二等奖”,杨万叶也因此获得公司奖励给他的价值10万元的轿车一辆。

  “绿色汽修”的李春说:“没有天生的技术高手,绝活是靠勤奋加智慧积累出来的。”从单一自动变速器维修,到现在整车“不解体检测技术”,李春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快、精、巧、好”的绝活绝技,成为广西汽车维修界的专解“疑难杂症”的“黑带九段”。

51711442181158643.jpg51711442181158643.jpg

广西玉柴焊工技能大师刘英佳在指导徒弟进行赛前训练。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姚琳/摄)

  3 高技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截至目前,我区高技能人才总量约为90万人,持有证书的技能劳动者占25%,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据自治区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远介绍,近年来为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扶持,加强高技能人才建设,我区财政部门在国家投入500万元的基础上,再配套支持300万元。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的春天已经来到。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但从我区目前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情况看,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张远认为,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形成,特别是专向型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成为阻碍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工学校承担培训任务,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社会责任。沿着这个思路,自治区党委政府计划在南宁、柳州建立两家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成后的实训基地有望提升广西产业工人整体技能水平,逐步缓解技能人才规模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大量短缺的情况。

  建成后的南宁基地将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成为集职业技能培养评价、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柳州基地则主要服务西江经济带,促进西江经济带沿线的市、县(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换挡升级。

  国家人社部新近推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制将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对象以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培训企业可获得每员每年4000-6000元的政府补贴。

  思路决定出路。通过各种导向政策的实施,1-2年后,我区将有大批高技能人才涌现,一个高、中、低层次分明,梯队配置合理的金字塔型技能人才队伍将初步建立。

■延伸阅读

广西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人社部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扶持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夯实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2014年,广西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4.7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8万人的170%。全区共有45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36.8万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8万人的131%,其中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4.05万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0.56万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400人。

    今年我区将新增高技能人才2.8万以上,新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6家,新建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500万人。(姚 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