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家跃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讯 (记者/吴家跃)在我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自治区工商局及时出台16条措施,助力改革破冰前行,真心为创业者“减负松绑”,这对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新兴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这些措施条条是“干货”,有的是加强改革力度,进一步放松准入管制,让创业者“白手起家,轻松起步”;有的是强化工商系统内部管理,主动打通“围墙”,形成创业“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就近办、快速办”,不再“跑断腿”“磨破嘴”。

  在出台的16条措施中,最令创业者感到温暖的是,我区工商部门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转变作风,主动为创业路上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企业“成活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工商部门真情关爱企业,不仅“扶上马”,还“送一程”,将点燃熊熊大火,把我区创业创新推向一个新高潮。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千方百计做好稳定增长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日前自治区工商局出台16条具体措施,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力支持创业创新,扎实做好稳增长工作。工商部门出台的这些新政“条条是干货”,富有人情味,让创业者倍感暖心。

  1 “零首付”亦可开公司

  政策:进一步放松准入管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降低创业成本,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选择权,为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宽松条件,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释放更多空间。

  背景:以前,要想开个公司,必须在银行里放一大笔“保证金”,工商部门才开出“路条”,允许创业者上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曾把无数个“有能力没财力”的“贫寒之士”,无情地拒绝于创业大门之外。

  利好:在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工商部门果断取消“创业门票”,创新执行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等市场宽进准入措施,真心实意为创业者“松绑”助力,让其轻松走上创业之路。取消“创业门票”,这就意味着创业者在注册公司时,可以“白手起家”,不必一次性“付清”注册资本,也可分期“记账”,甚至是“零首付”,亦能顺利拿到公司营业执照。

  2 可以“先上车后补票”

  政策:积极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督促和指导市、县级工商机关严格执行国务院公布的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目录以外的审批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市场主体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

  背景:目前,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的监管,我国依然管得很严,没取得相关许可证,是不能营业的。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准入,工商部门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采取灵活的办法,先发营业执照,再让企业逐步去其他部门办理许可证。

  利好:工商部门将全面落实“先照后证”改革事项,不再把目录以外审批事项作为前置审批项目,以进一步推进市场主体注册便利化。实行“先上车后补票”制度,目的就是让广大创业者都能轻松搭上改革“顺风车”。

  3 不再重复“跑”部门了

  政策: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协作工作机制,设立三证合一“联办窗口”,推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机制,加快推进“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和网上公示,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在全区范围推开。

  背景:以前,由于体制的问题,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形成了厚厚的“围墙”。创业者在办照过程中,重复“跑”部门,把时间、精力、心思等花在不必要的环节上,可谓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苦不堪言。

  利好:启动“一键办理”功能,对各部门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办理,让创业者不再东奔西跑,通过工商办证窗口就轻松快捷办理几个部门的业务。我区今后不但积极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及“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还加快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过程电子化登记管理,让创业者足不出门,也能快捷实现网上办照。

  4 享受“全城通就近办”

  政策:积极推行“全城通、就近办”企业登记制度改革,打破区域限制,方便创业人员就近办理登记业务。在总结桂林试点经验基础上,年内在全区推广。

  背景:以往由于区域限制,尽管是同一系统,可是许多业务的办理,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办事的群众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走动”,不能“越界”半步。这种“人为障碍”的存在,常常让人走“冤枉路”,花“冤枉钱”,生“冤枉气”,给创业者办理业务带来极大不便。

  利好:桂林市工商局主动拆除系统内部“围墙”,开辟“全城通就近办”登记“绿色通道”,值得推广。因为,创业人员不受区域限制,可以在全城内任何一个工商所或工商分局选择办理各项工商登记业务。这种“同城办证模式”的诞生,富有人情味,深得民心,“就近办,快速办”,不再是空话。

  5 允许企业张扬个性

  政策: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限制,制定企业名称自主选定规则和不予登记的企业名称负面清单,允许将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作为行业特点登记为创新创业企业名称。

  进一步简化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允许市场主体“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允许科技人员、大学生等创业群体借助“商务秘书公司”地址托管等方式申办营业执照。

  除法律、法规要求办理行政许可的领域外,不再限制经营范围,对新兴经营业态经营范围的核定,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禁止准入或未规定需办理前置审批许可的,允许其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各级类别,自主选择、灵活表述的经营项目用语进行登记。

  背景:过去,企业在起名字时,总会受诸多条条框框限制。这个名称不能用,那个名称也不能用,千篇一律,如嚼白蜡。另外,对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核定,也是“卡得死死的”,无形之中就给创业者的“翅膀”绑上了铁链,“扼杀”了企业的创新个性。

  利好:如今的市场已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也进入了充满个性的时代。创业者可以为自己的企业起个“很酷”的、既能体现创业者个性、又能体现行业特点的名字。对于自己的公司想经营什么业务,只要合法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工商部门不再“管得那么死”。“世界那么大,放心去搏吧”。

  6 创业路上有“贵人”帮

  政策:积极开展电话和网上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在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内、大专院校等创业集中地建立创业服务站或联系点,为创业者提供企业登记注册、商标品牌培育等服务。

  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动产抵押登记、商标使用权质押等职能作用,积极拓宽各类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及方式,有效解决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问题。

  极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商贸主体升级为企业,为需要升级为企业的个体工商户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

  充分发挥工商登记监管职能优势,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发展。探索和总结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新经验,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背景:以前的创业就像高考,“千兵万马难过独木桥”。然而,拿到“市场录取通知书”后,由于竞争依然很残酷,加上得不到有关部门的真心帮扶,不少瘦弱企业仍然无法适应生存,早早“夭折”。

  利好: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准入之后,工商部门并不是“无事可做”,反而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提高企业“成活率”,这是工商部门肩负的“重担子”。亲,创业路上并不是一路孤单,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身边至少还有工商在相伴。请记住,“有困难,找工商来帮忙”。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