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3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孙志平 潘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南宁7月2日电题:说干就干 干就干好——记广西北海市副市长、铁山港区委书记刘志明

  在群众心里,他是贴心人“老刘”;在企业眼里,他是排忧解难的“靠山”;在干部面前,他是一位好领导,“心中有民”时刻铭记,“心中有戒”时刻警惕。

  心怀社稷,心系百姓,心忧民情——他就是广西北海市副市长、铁山港区委书记刘志明。

QQ图片20150703092935.jpg

 陈传栋 摄

  搞经济:南疆渔村变工业重镇

  7月的铁山港,天蓝海清,阳光明媚。位于祖国南疆北海市的这片临港地区,码头林立,工厂连片,机器轰鸣,生机勃勃。很难想象,刘志明上任伊始,这里的产业主要是西瓜、木薯、糖蔗等农作物种植。

  “工业化是一个地区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作为后发展地区,铁山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补上工业化这一课。”刘志明说,发挥作为西南出海口的区位优势,铁山港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大有可为。

  为了弥补实体经济的短板,刘志明和四家班子领导四处找资金、拉项目、引企业。“2009年开始,大大小小的项目陆续入驻铁山港。从那时起,征地拆迁量大增,企业与群众的矛盾爆发式增长。”刘志明说,群众要的是钱,企业要的是地,这是一个地区发展必经的阵痛,也是摆在自己面前的一根“硬骨头”。

  为了啃掉这根“硬骨头”,刘志明带领广大干部奔波在拆迁一线。“每天早晨五点,就来家里等我,要我跟他一起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彬定村委会主任陈锡玉说,因为中石化项目,村里要全部搬迁,一开始,因为补偿问题,没有一户愿意离开,有的群众甚至拒绝与刘志明谈话。

  针对这一情况,刘志明在村里设置“沟通站”,只要群众愿意,他24小时接待。没有人来访时,就挨家挨户串门做工作。对村民的合理要求,刘志明都认真聆听;对不合理的诉求,刘志明耐心解释。

  “直到2010年,拆迁工作才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大项目陆续开工。”刘志明说,2012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和北海诚德镍业项目均正式投产。

  走进北海诚德镍业有限公司,热连轧生产线上一段段火红的合金钢锻正在下线,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公司负责人石方雪说,企业发展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创造的稳定环境。

  “企业是衣食父母,企业兴旺才能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才能使百姓脱贫致富。”刘志明说,为企业服务,是一名干部发展经济必须坚守的理念。短短4年,铁山港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木薯地变成了今天的大工厂,昔日的海滩涂变成了今天的深水港,昔日的旱坡地变成了今天的产业园。数据显示,2014年,铁山港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28.8亿元,是2010年的38.6倍,占北海市的39.36%;实现税收62.8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占全市的55.6%,成为广西颇具实力的工业区。

QQ图片20150703092909.jpg

陈传栋 摄

  体民情:甘做百姓“贴心人”

  从1995年铁山港建区至今,刘志明在这里整整工作了20年。20年间,他走遍了每一个自然村,脑海中装着一幅全区社情民意的“活地图”,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哪个县委书记能在漆黑的土路上不照电灯走来走去,而且一走就是4年”铁山港区兴港镇陂头村村民吴智钊说,他们的手机里都留有刘志明的电话,大事小事,都会找他。

  几年来,铁山港区3.6万多名群众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离开世代相守的家园。搬迁群众最期盼的是安居乐业。刘志明时刻惦记着他们,要求有关部门高标准建好回建区,让搬迁群众住进舒适的回建房,并组织开展就业培训,联系区内企业广开就业大门,帮助村民转产就业、增收致富。

  “当官就要为百姓办事,就要让群众找得着你。”这是刘志明常说的一句话。他探索建立“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模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手机号码,24小时保持畅通,被誉为“百姓热线”。

  去年年初的一天半夜,他接到诚德新材料项目周边村民的投诉电话,反映项目环保问题。第二天一早,刘志明就召集有关部门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督促企业落实环保措施,加强项目周边环境监测,并很快协调解决了周边500多名群众饮水难题。

  有一次,刘志明下乡路过一个敬老院,当了解到这里的“五保”老人冬天没有热水洗澡、缺少护工看护时,内心感到一阵心酸。回来后,他跟区里其他干部研究决定投入数十万元为全区3个乡镇敬老院、27个“五保”村添置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视机等设备,让集中供养的158名“五保”老人倍感温暖。一位老人说:“别看刘书记是个粗壮的汉子,但他有一颗细柔的心。”

  在村民林景伟眼里,刘志明是他的恩人。女儿考上大学后,巨额学费让林景伟焦头烂额。刘志明得知后,立即送上笔记本电脑和5000元钱,此后对包括林景伟女儿在内的4名学生的捐助一直没有断过。“与群众交朋友就要以心换心。”刘志明说,只有把百姓装在心里,才会被百姓看在眼里。

QQ图片20150703092837.jpg

陈传栋 摄

  抓党建:夯实基础促发展推进项目靠什么?

  刘志明心里很清楚,关键靠人,靠好的领导班子、好的干部队伍、好的基层组织。

  “团结就是生产力,团结就是正能量。”铁山港区基层干部廖环说,这是刘志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班之长,刘志明非常重视班子团结,带头讲规矩、守纪律,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三重一大”事项都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从不凌驾于组织之上。在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用地用海等工作中,他从不打招呼、写条子,被干部群众称赞为“不近铜臭”的好书记。

  “选人用人导向是根本导向。”刘志明说,要为发展用干部,凭实绩用干部,在项目建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化解矛盾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铁山港区先后选派500多名机关干部到重大项目一线,采取“一线里考验、工地上考察”的办法,考准干部实绩,识准干部德才。统计显示,在“三个一线”提拔的干部占同期提拔干部的71%,营造了“实绩出一线、一线出干部”的浓厚氛围,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多年经验告诉刘志明,服务重大项目、推动改革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需要铁心为组织分忧的基层干部。刘志明探索实施“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服务保障,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的全程服务工程,努力实现组织建设与项目建设无缝对接,创新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发展大局新模式。2011年,铁山港区党委被评为广西创先争优先进县区党委。

  刘志明说,将干部放到一线锻炼,可以把服务送上门,把方便送给群众,使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家里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办好。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这是必须坚持的宗旨。”刘志明说,无论时代如何更替、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的干部只有将百姓铭记在心,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