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31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孙志平 胡俊凯 王仁贵 李 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华社广西分社与瞭望周刊社一起,以广西一地作为观察窗口,邀请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广西部分地市有关负责人等,共同就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的路径选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等内容进行讨论。

  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在今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广西的同志,一定要保护好桂林山水,保护好广西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华社广西分社与瞭望周刊社一起,以广西一地作为观察窗口,邀请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有关负责人、广西部分地市有关负责人等,共同就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的路径选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等内容进行讨论。

  讨论嘉宾(以发言先后为序)

  陈彦武 自治区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

  莫慧军 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

  唐佐军 来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 颖 自治区环保厅生态处副处长

  彭书华 自治区“乡村办”信息材料小组组长

  蒋卫民 广西林业信息宣传中心主任

  张自英 马山县县长

  张小宏 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

  覃 超 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

  赖富强 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美丽广西”

  让乡村乡貌换新颜

  彭书华:自2013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范围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用8年时间集中推进,努力使全区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在清洁乡村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外,我们尤其注重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自治区层面启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条例》立法工作,出台了《建立“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都为活动的常态长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张小宏:与自治区同步,南宁市2013年启动了“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两年来,全市共筹措和整合资金116.5亿元用于活动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态文明理念普遍增强,初步实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的工作目标。涌现出了良庆区坛板坡、武鸣县伏唐、横县仁和、宾阳县水丽等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综合示范村。特别是坛板坡还收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充分肯定了坛板坡的变化。

  覃超:近年来,柳州市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绿满龙城”效果明显。完成植树造林面积33.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投资1.2亿元,进一步打造“生态花园·五彩画廊”,市区主要道路节点、游园绿地得到改造提升,“花园城市”效果更加彰显。

  突破生态保护

  与发展困境

  张自英:对于我们贫困县来说,生态保护与财政收入、民生保障的矛盾和压力还是比较突出。作为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本来就很有限,经济总量也不大,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又离不开资金的引领和带动。

  我们测算了一下,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每平方公里至少需要22万元的投入。马山的石漠化面积是2345平方公里,总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民生的保障又是迫在眉睫的。在这方面,上面的政策支持如果能够减少配套的比例,我们的压力就会减小一些。对于我们自己,也应该主动作为和担当,做好这一块社会资金的统筹和投入。

  黄颖:广西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包括建立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水土保持补偿措施、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

  陈彦武:广西是欠发达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尤为迫切,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发展生态经济去实现转型发展和改善环境的统一,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经济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

  差异化考核

  助力生态区转型

  唐佐军:建立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2008年以来,来宾市对珠江重要水源林所在地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山区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忻城县、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山市实行“差别考核”,不唯GDP论英雄,考核指标中取消了传统的GDP、财政收入和工业产值,调整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旅游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为主,鼓励这些县(市)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

  2008年,来宾市下发了《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办法》,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所有县(市、区)搞“一刀切”的目标考评,而是探索对金秀瑶族自治县实行“差别考核”,用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取代了过去的GDP、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这“老三篇”。

  2009年,来宾市将这种考核方式推广到忻城县,重点考核以石漠化治理和“桂中旱片”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治理、旅游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2011年,来宾市又把煤炭资源枯竭、面临转型发展的合山市列为“差别考核”对象,重点考核其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棚户区改造、生态植被恢复、特色农业等特色指标。

  莫慧军:受益于差异化的考核,我们大力挖掘、扩展生态价值内涵,大力推进生态民俗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及林下经济、瑶族医药特色产业,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强县之路。金秀县2013年、2014年绩效考核综合分别名列全市差别考核县第一名、第二名。

  以生态经济

  助推生态文明

  张小宏:中国绿城是南宁市的最大旅游品牌,“绿水青山蓝天”就是南宁最有优势的旅游资源,保护好生态归根结底就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蓝天”,也就是保护好南宁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这也为南宁旅游带来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自英:保护生态环境是马山发展的大计,旅游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共生共荣,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倒逼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的生态建设对于旅游优势的发挥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生态资源就是旅游业发展的土壤。我们正在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正在举全县之力,以创建为抓手,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促进马山跨越发展。

  覃超: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也是我们的方向。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蒋卫民:实际上,生态建设与经济是互促共赢的。我们通过石漠化治理,使得许多石山区农村呈现出了“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景观。

  赖富强: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抓好生态产业、生态经济,来促进广西的绿色崛起。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甚至应走在前面。目前,我们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契机,全力推进广西的转型升级。(原载5月30日《瞭望》新闻周刊,本文有删节)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