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王”的信心
不仅船运行业“嗅到”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船舶修造业同样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麦少平是贵港市江南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被行内人称为西江“船王”。
1月13日,江南船业船坞内,长约70米、宽约15米的“华航818”正加紧建造。“这艘5000吨级的船舶,是目前江南船业建造的西江水系最大内河集装箱船舶。”回想起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历程,麦少平告诉记者,2012年前公司建造的最大船舶才2500吨级。随着西江经济带的建设,船舶订单越来越大,公司目前建造的5000吨级船舶就有两艘、3000吨级有5艘,总造价达6000多万元。
“船王”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随着西江航道整治、航道等级提升以及沿西江港口、码头设施的完善,船舶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船舶修造业一改往年萎靡景象。
数据显示,2014年仅贵港航区从事修造船业的人员就有近5000人,整个航区的18家造船厂去年共接到160艘3000吨级以上大船的订单,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几乎为零。
在此机遇下,麦少平的江南船业加快了技术升级改造,通过提升内功,实现了产能的巨大飞跃。
“现在公司采用了自动化设备改进工艺,由原先效率低下的整船建造,向分段建造合拢的形式改进。”麦少平介绍,原本一艘5000吨级船舶建造需要耗时至少8个月,分段组装之后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一个月就可实现两艘5000吨级船舶的建造任务。
借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麦少平在贵港市港南区新塘乡筹建了3.4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建有5000-8000吨级标准船台5座、1000-3000吨级标准船台8座,年新造普通货船和集装箱船舶60艘共15万载重吨。
“西江之所以被称作‘黄金水道’,是因为它的运力和发展空间每年都在变化和提升,这给我们船舶修造业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商机。”看着西江沿岸慢慢建起的工业园,看着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港口码头,“船王”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对这条江失去过信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调研西江经济带建设
3月14日至15日,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率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来梧,调研西江经济带建设情况,协调解决西江经济带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详细】
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掀热潮
3月5日,位于柳东新区的柳州港官塘作业区一期工程工地,机械设备轰鸣声不断。羊年元宵节,这个工地开始了新一轮施工。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柳州正一心一意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详细】
李志刚代表:从中央层面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珠江-西江经济带为广东、广西以及沿江各地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表示,希望从中央层面加快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 【详细】
我区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完成投资168亿元
2月11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召开的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获悉,去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各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大会战项目已开工78项,占计划总项目数的47%;完成大会 【详细】
进一步优化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的对策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经济带通道和纽带作用,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强化产业合作对接,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集聚带。落实这一要求,就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带产业布局。2014年上半年,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