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0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粟桂利 段超 劳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三产增速10%,超二产1.6个百分点、GDP1.5个百分点。初步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柳州第三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跨越发展的拐点。华灯初上的夜晚,银泰城外立面的银河系霓虹与柳州地王国际财富中心303米耸入云端的灯火隔江相望、交相辉映。2014年,柳州新老商圈朝气蓬勃,商业巨头争相抢滩。

  在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动由第二产业主导型城市向第二与第三产业共同主导型城市转型的进程中,作为第三产业的主管部门,市商务委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内动真格、转作风、攻难关、破难题、解困惑,对外抓项目、保运行、拓市场、促消费、布产业,内外兼修,引领全市服务业实现全新的发展。

  新突破 三产增速跑赢GDP和二产 

  柳州首届家博会邀请市民参与现场砍价。(粟桂利摄)  

  创意集市丰富生活。(姜立摄)  

  引进专业会展公司办“超级腕家博会”。

  《成绩回顾》

  2014年7月22日,我市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三产增加值实现增速9.7%,首次跑赢工业增加值8.7%的增速、GDP9%的增速。这1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不容小觑,因为这意味着柳州跨入了发展第三产业的拐点,2014年会是一个突破发展阶段。

  顺延上半年的好势头,整个2014年,我市第三产业持续发力,力争甩掉“短腿”的帽子。初步预计,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43.6亿元、增速10%,总量全区排名第二,增速全区排名第一。

  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结硕果

  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是指除农业、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工业是柳州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尽管2014年我市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亮点频现。

  优布局促调整,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在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的战略进程中,龙城经济结构变化不仅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更亮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自2014年3月以来,三产增加值增速一直以全区第一名且超过全区平均增速的发展水平领跑,并成功实现对二产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的“双超”,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增速首次高于二产。此外,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市新增服务业线上企业150家,同比增长2倍。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是三产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着眼全局谋划的第三产业,已然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三产的基因,正发生着新的裂变与融合,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机遇。

  聚势崛起商圈连片促繁荣

  柳州要打造现代化的超大城市,不能没有强大的现代服务业支撑。2014年,市商务委扎实推动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发展品质不断提高,商贸、旅游、金融等三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

  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乘势兴起,商贸业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增添新“引擎”。

  总投资额约355亿元的八大服务业重大项目有6个落地开工建设。2014年以来,全市第三产业投资780亿元,增长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居三次产业之首。万达、华润、恒大、华侨城等知名企业抢滩落户、入驻柳州,开启柳州商业新型经营模式。

  柳江大桥南岸的银泰城开业,结束了闲置近20年烂尾楼的历史,填补鱼峰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空白,拉动太平西街、滨江商业带连片发展;五星商圈持续繁荣,工贸风情港、梦之岛百货五星步行街店建成开业营运,金沙角、锦业城市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稳步推进,工贸大厦、五星商厦完成升级改造;五星·乐和城建成开业,梦之岛百货柳州店建成开业,步步高购物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持续繁荣……城市处处洋溢着活力、时尚和开放的气息。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