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辈子能不弯腰种田!”近日,望着收割机正在收割自家的水稻,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村的老韦吧嗒着水烟幸福地说,以前牵牛拉犁、抽水灌田,收成却有限;去年年底,新修毛渠将稻田“灌得饱饱的”,仅今年早稻就多收了近2000公斤谷子,而平整过的土地完全实现了机耕、机种、机收。老韦的幸福源自正在推进的桂中治旱两大工程——乐滩引水灌区工程和桂中土地整治工程。
据悉,经各级政府不懈努力,2008年底总投资近60亿元的桂中治旱工程获得国家审批通过,2010年5月国家安排39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与治旱工程配套的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目前,两项工程已完成投资22.6亿元,桂中人民的“治旱梦”正在逐步实现。
对两项工程的作用,来宾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覃凯萍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桂中乐滩引水灌区工程的水利枢纽如同桂中大地上的“大动脉”,新修建的数千公里毛渠恰如“毛细血管”,将奔流的红水河截流、引入百姓的田间地头。今年8月7日,桂中治旱工程北干渠正式贯通,“大动脉”与总长超过5000公里的毛渠“毛细血管”实现“打通”,潺潺流水流淌在忻城县、合山市、兴宾区3个县(市、区)104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解决了26万亩土地和23万群众的灌溉饮水问题,仅在忻城县就实现农民增收860多万元。
“汩汩清泉,浇旱地润民心。”来宾市桂中治旱引水灌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韦贵方说,过去下乡开展工程勘测、征地,喝的是苦咸的水,随身携带的矿泉水都送给了孩子们,他们喝上几口就盖上盖子“珍藏”起来。如今,北干渠贯通,自来水进村入户,再见不到“抢水”的孩子了。
潺潺流水滋润着桂中大地,也刺激着经济脉搏的跳动。2012年仅土地整治工程就占来宾市GDP6个百分点,涉及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2.8%,实施规模达全市耕地总面积的近1/3,拉动了建材、劳务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增长。在项目区内,随着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主要工程投入使用,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建设目标,优化了农业基础。据悉,两项工程最终将使来宾市新增耕地面积9.45万亩,实现增产粮食8650.9万公斤,受益农民年均增收可达2039.56元。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林县]扶贫开发瞄准十项重点工程
“以前路坑洼又弯险,种植的土特产根本运不出去,即使有商贩进村也只能贱价卖掉。现在好了,摩托车一响,进账都上百元。路通了,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日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科沙村杨光才向笔者介绍了该村水泥路建成后的变化 【详细】
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贡献力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前夕,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表彰全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区广大劳动者的亲切关怀,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观看环江毛南家园展板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