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5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韦慧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忻城县利用平整后的土地建立蔬菜基地,规模化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益显著提高。(记者 黄光荧 摄)

 

 

 

 

  开栏语:今年是我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市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之年,在“兴产业、壮实体”等战略方针指引下,从农业到工业、商贸,从城市到乡村,从交通到公共服务,来宾各项工作亮点频现、成效凸显。本报即日起推出“大兴产业换新貌完善提升谱新篇——建市十一周年亮点工作巡礼”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为迎接建市十一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励全市人民建设更加美好的来宾。

  农业稳,天下安。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金秋十月,是田园风光最斑斓、迷人的季节。记者行走于桂中大地的田间地头,处处能感觉得到农民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感。

  武宣县3万多亩油葵金灿灿地竞相绽放,成了花的海洋,吸引区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实现了油葵经济价值及旅游价值“双丰收”。

  象州县百丈乡也迎来了金色的收获。2000亩有机水稻丰收在望,微风过处,金色的稻浪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机稻被称为“水稻中的黄金”,去年卖价25元/斤,销售一空,今年定价已达28元/斤,荷包鼓胀,农民怎能不乐

  1500亩薰衣草庄园,你见过吗忻城县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南方最大薰衣草庄园已经初具规模,这是一个多么浪漫而值得期待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

  合山市北泗乡瀑泉村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里,连片种植的600亩黄秋葵让人眼前一亮。今年,该基地荣获“农业部标准建设示范园”称号。

  ……

  边走边看,一片片碧绿如林的蔗海,一排排标准化蔬菜大棚,一处处高标准养殖小区不时跃入眼帘,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喜人景象,见证了提升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创新和鲜活实践,一条立足市情农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思路创新催生现代农业理念

  ——来宾是农业大市,而不是农业强市。当前,农业仍然是来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有很大发展潜力,可以为经济增长作更大贡献。要打造农业强市,既要优化提升传统农业,又要朝现代农业方向努力;既要“稳粮、保蔗、增蚕”,又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我市是广西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超过2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6%。全市耕地面积530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位居广西前列。建市以来,虽然全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农民增收任务异常艰巨,如何摆正农业的位置,怎么解决农村的问题,又有什么办法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今年2月刚刚就任的市委书记李志刚面临着一堆无论如何也绕不过、躲不开的战略性难题和历史性任务。

  2月3日,上任第二天,李志刚一大早就来到兴宾区迁江镇古欧村委的地头上,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修水利、话增收,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

  2月4日,李志刚来到兴宾区桥巩乡周山村大良屯,调研新农村建设,与村民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农业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情况等。

  随后,李志刚马不停蹄地深入象州、武宣、合山、金秀、忻城及来华投资区调研,每到一处,他都要求看农业项目,听取农业相关汇报。

  经过调研,李志刚认识到:农业是来宾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但来宾只是一个农业大市,而不是农业强市。

  “农业仍然是来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有很大发展潜力,可以为经济增长作更大贡献。要打造农业强市,既要优化提升传统农业,又要朝现代农业方向努力。”调研结束后,李志刚主持召开农业部门专题会议,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理念。李志刚认为,即使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作为母产业的地位不会改变,来宾既要“稳粮、保蔗、增蚕”,又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思路决定出路。很快,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十二大工程”:粮食增产、“菜蓝子”、甘蔗优质高产、桑蚕优质高产、茶叶水果名特优新、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业科技创新、生猪基地、肉牛产业化、花卉区域中心、农业服务体系。

  市长杨和荣也表示:“来宾只能因地制宜,遵循规律,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传统特色齐飞提升内生动力

  ——“稳粮”:粮食总种植面积要保持在260万亩;“保蔗”:要保证现有的和原有规划的甘蔗种植面积;“增蚕”:不但要增加桑树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提高养蚕量及其质量,促进产业链发展,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要朝着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打造油茶、花卉、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

  田间地头好说话。2月18日,春节收假的第三天,李志刚、杨和荣等市四家班子领导率队来到了田间地头。大家带着真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乐、同学政策、同谋增收”,带着责任为群众解决困难,理清发展思路,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自2009年以来,我市每年都在全区率先开展万名干部下乡促农增收春季大行动。

  10月24日,李志刚、杨和荣等市四家班子领导再次身体力行,分赴六县(市、区)的田间地头。全市2013-2014年冬春水利建设同时启动,掀起今年冬修水利建设新高潮。

  从自治区水利厅冬修办传来消息,我市今年冬春水利建设再一次在全区率先启动,而且是连续六年。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首位,市四家班子领导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来宾精神”。敢为人先、雷厉风行抓落实,谱写出一个个动人音符,回报更是沉甸甸的硕果。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6.26万亩,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任务260万亩的102.4%。完成糖料蔗种植面积265.1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1.97%。实施“吨糖田”67.78万亩,完成计划104.3%;实施“千亩万吨”样板建设4.2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105.9%。桑园面积55.37万亩(新种面积2.5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100.67%,全市已发放蚕种124.3万张,收购鲜茧4.14万吨。

  农业其他方面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1-9月,水果种植面积达49.5万亩,完成计划任务103.13%,水果总产量达18.97万吨,同比增加7.63%;茶叶产量793吨,同比增长8.2%;蔬菜种植面积60.77万亩,同比增1.03万亩;肉类总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3%;水产品产量4万吨,同比增长6.85%;完成造林面积18.1万亩,完成任务150.83%;完成油茶新造林0.76万亩;新增花卉种植面积1560亩,花卉种植总面积达4178亩,实现产值1.16亿元。

  在跳跃的数字中,我们能感受到来宾农业昂扬前进的旋律,同时也在不断刷新来宾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

  如何让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让农民成为增收主体在这个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思路非常明晰:落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认真按照《来宾市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工作方案》,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十二大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信息化”模式,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度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365元,同比增长14.3%。

  当然,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我市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出台新的《产业化专项扶持奖励办法》,落实2013年市财政200万元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奖励。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龙头企业与优秀合作社。目前,全市列为市级龙头企业培育对象的企业有6家,培育专业合作社12家。

  推进两大工程加强土地流转

  ——桂中治旱工程不仅改变了我市十年九旱的现状,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修建了大量的毛渠,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的水网,为农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要利用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加强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桂中治旱工程是旱区百姓的千年企盼。上任后,李志刚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听取汇报,现场解决问题。

  在很多场合,李志刚都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桂中治旱工程。工程得之不易,从规划、设计、投资到建设,来宾获益最多,全市人民热切期盼,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必须义不容辞担负起使命,全力攻坚、迎难而上,确保工程如期顺利完工。”

  在各方努力下,桂中治旱工程进展顺利。截至9月6日,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隧洞开挖15.8公里,整个工程已贯通上古岭、上营、加旦至良马和北丹至白山、略蒙等5条隧洞,工程正逐步发挥效益。此外,22条支渠的征地工作将根据开工计划陆续征用。二期工程于4月23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成果)已经编制完成,其他14个专项报告中,已经完成编制13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正在开展。

  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是李志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尤其是土地流转。李志刚认为,土地流转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农业科技、提升机械化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如何盘活土地,让荒地和闲置地变成“金窝银窝”,成了市、县党委和政府决策层思考的问题。

  武宣县黄茆镇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将原来零星分散的土地打造成为“路相通、渠相连、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整治后的土地可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和集约化,该镇原料蔗新增收入2800多万元/年。

  象州县“绿丰园”蔬菜生产基地是在桂中土地整治项目中实现土地流转与现代高效农业有机结合的一个示范点。这个基地生产的茄子、辣椒、网纹瓜、哈密瓜等无公害果蔬主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今年已实现产值300多万元。

  兴宾区凤凰镇那马屯秋冬菜种植基地,成功引进了广西格霖农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方式承包土地进行农业开发,以每亩两吨进厂原料蔗的价格与农户签订了10年的租地合同。如今,不仅农民成了“地主”,还有效实现了农业发展、公司得利的多赢局面。

  ……

  如今,受益土地流转的农企在来宾比比皆是。据了解,上半年,全市连片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地点达25个,面积已达23.8万亩;涉及农户9.6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1.8%。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力争建设成为广西发展现代农业标兵的来宾市,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现代特色农业将成为我市实现中国梦最生动的注脚和最美丽的实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