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兰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乱石旮旯地,牛都进不去。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这是我国石漠化山区农民残酷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十二五”期,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被国家整体纳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范围。柳州市通过突出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片区加快发展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坚定推进,探索科学的综合治理模式,使石漠化治理取得显着成效。

  从2011年至今,柳州市三个石漠化片区县共获各级财政扶贫资金近3亿元,完成修建屯级道路170条500多公里、独立桥及过水路堤34处756延米,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75处,实施产业开发发展种植约2100公顷、低产改造约8200公顷。

  石漠化即“石质荒漠化 ”,主要是指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形背景下,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导致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并最终导致土地彻底性退化而失去生产力,使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一种生态现象,科学家将喀斯特石漠化称为“地球癌症 ”。而滇桂黔石漠化广西片区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是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硬骨头 ”,区域发展 与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给融水的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带来新希望。”融水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该县把旅游、农业、交通等各项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际引导农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近两年来,完成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19万元进行贫困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屯级砂石道路48条、218公里,硬化道路9条、12公里,建设小型人畜饮水工程33处。完成投入扶贫资金1870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取得了预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石漠化土地寸草不生,然而通过科学的治理可有效斩断石漠化蔓延的“魔爪 ”。例如,融安县通过开展东起河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干群投工投劳上万人次,合力开展治理工作,共治理面积30.36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率达52%以上。目前,已基本控制治理小流域内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新增石漠化现象,改善了小流域内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并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片区生态系统正得到逐步的恢复。

  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柳州市已经建立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柳州)产业扶贫项目规划 ”产业项目库,将继续加强贫困地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产业支撑,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同时加大科教扶贫、智力扶贫力度;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大幅度改善,总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