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商贩到街头采购香蕉。
编者按
2009年11月广西香蕉滞销,引起全国关注,国家领导人作出批示,社会各界采购“爱心香蕉”,帮助蕉农脱困。而今,外界盛传广西香蕉再度滞销,南国早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与4年前并不相同。前后对照,我们发现,如今土地流转、规范化经营等已取得可喜变化,但散户抗击风险能力差、香蕉产业深加工短板等问题依旧存在。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给蕉农、农业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
近日,“南宁坛洛香蕉无人问津,蕉农拉回家喂牛”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爱心人士呼吁采购香蕉帮蕉农“过冬”。记者调查发现,因天气等因素影响,西乡塘区坛洛镇的部分香蕉早熟,存在蕉农低价抛售现象,但并非2009年大滞销的情形。目前,广西香蕉的整体销售情况良好,所谓的香蕉滞销,是被部分媒体过度解读
香蕉市场波澜不惊
10月17日上午,天空飘着毛毛雨,作为“香蕉之乡”的坛洛镇并未出现火爆的交易情景。在长达近两公里的坛洛街道上,只有四五家香蕉收购点大量收货,与4年前的情形大相径庭。
在坛洛村村委办公室前方,蕉农从各地开着手扶拖拉机赶到这里,将已经变黄的香蕉搬下车,期待买家光顾。
沿着坛洛镇往隆安方向,公路两侧是大片的香蕉田,大多数树上的香蕉已经采摘完毕,小部分未采摘的套着塑料袋。在10多公里的行程中,只见七八名蕉农在路边摆卖已经熟透的香蕉,只有两个收购点在收购。蕉农用拖拉机把香蕉运到收购点,经过20多名工人清洗、消毒、包装,然后直接搬上停在路边的大货车,准备运往外地。
香蕉经纪人马先生坐在收购点前,不时抬头看看是否有蕉农送货来,他身后堆放着10余吨香蕉,还不够装满一辆货车。“每天能收购5吨多,两三天发一次货。”他说,目前来看,广西香蕉在市场上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因为广东、海南此前受台风天气影响较大,香蕉产量有所下降,而云南的香蕉尚未大量上市。换句话说,广西的香蕉不愁销路。
“和2009年相比,现在来采购的客商较少。”马先生说,4年前,广西的香蕉受北方暴雪和南方寒潮影响,严重滞销,产业一度跌到谷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购买“爱心香蕉”,帮助蕉农渡过难关。如今,尽管受香蕉早熟影响,整个市场依然波澜不惊,购销没有太大变化。
散户忧虑大户淡定
当日上午,蕉农邓先生冒着细雨,拉着一车香蕉来到坛洛村村委前的空地上,几名比他早到的蕉农已经“占领”了好位置,他没法将香蕉搬下车摆卖,只好把车停下,自己到屋檐下避雨。
“5块钱一弓,买几弓回去吃吧。”每当有人靠近拖拉机,邓先生都会凑上前,带着央求的口吻与对方交谈。他说,每弓香蕉的重量在25公斤上下,折算起来,每公斤仅0.2元,“再也找不到比这便宜的价格了”。
为何卖得如此便宜邓先生开始诉苦,今年七八月份干旱少雨,且气温较高,造成香蕉“早熟”。因不利于长途运输,商贩不愿意收购,蕉农只好拉到路边卖。相比往年,今年大量早熟且无法贮存的香蕉集中上市,市场一时难以消化,蕉农只好低价抛售。
记者看到,这些低价的香蕉并非全部熟透,仅有个别泛黄。“一弓香蕉有一两个熟蕉,其他的香蕉就会很快成熟,没办法长途运输。”一名经纪人说,他们采购的香蕉大多数运到北方销售,熟蕉还没运到目的地就已经熟透坏掉了。
邓先生表示,他田里的香蕉大多数都是熟蕉,一些已经熟透掉在地上。如果一点都卖不出去,损失更大,因此才不管价钱如何,能卖多少是多少。
在坛洛商会一个办公点,3名副会长坐在一起,对蕉农的低价抛售行为侃侃而谈。相比蕉农的忧虑,他们显得很淡定。
“我们的香蕉早就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有一成在田里。”坛洛商会副会长颜广宁说,他今年种植了1500亩香蕉,每亩产量在4000公斤左右,可以说是大丰收。因掌握着全国的香蕉销售形势,从7月开始,他的香蕉采摘销售,赶上了价格最高的“好时候”,卖到了4元/公斤的高价。除他之外,当地的香蕉种植大户大都如此。
销售形势整体良好 “每年都会出现香蕉早熟的情况,只是今年特别明显,大量熟蕉集中上市,给外界造成滞销的假象。”坛洛镇政府一工作人员说,根据有关部门估算,早熟香蕉所占的比例不足未销售总产量的2%,大约在150万公斤左右。经过近一周的消化,目前已基本售完。
广西金穗农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穗公司”)拥有3.6万亩的香蕉种植面积,是国内最大的香蕉标准化产业基地。该公司负责人邓子海说,他们在崇左、武鸣、隆安等地的香蕉销售情况正常,每天都有外地客商排队等着采购装货。16日,公司外运香蕉27车,优质香蕉的价格在2.8元/公斤左右。
金穗公司总裁助理曾宪把认为,造成坛洛熟蕉的主要原因,是蕉农前期的护理措施不到位。此前的高温干旱天气,导致蕉叶的蒸腾量很大,叶子很快干枯,但蕉农没有注意到这一变化,未及时采取挽救措施。此外,部分蕉农对市场形势判断失误,没有调整好香蕉的上市时间。
“香蕉供不应求,只是同期相比价格略有下滑”。隆安县农业局水果办的王主任说,该县的香蕉种植面积为14.1万亩,全县能够外运的香蕉不愁销路。作为香蕉种植大县,浦北县水果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受市场总体影响,该县的香蕉价格有所下滑,但并未出现严重滞销。
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区的香蕉产量预计近290万吨,南宁市占40%强,西乡塘区占南宁市近一半,该区的主产区集中在坛洛、金陵一带,并靠近另一主产区隆安县。近年来,坛洛镇的香蕉产量、品质、价格均居全区前列。目前,坛洛一带的香蕉已销售70%,钦州一带已销售50%,进度比上年快15%左右。正常情况下,近期的香蕉价格会保持稳定和上扬,但部分过熟香蕉的冲击会带来变数。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方已介入帮助坛洛销运香蕉。南宁市委托坛洛商会建立了爱心蕉收购点,按每公斤0.8元的价格,一天收购4万公斤左右。相关机构也重新评估销售形势,加强信息通报,防止因惜售和抛售引发市场波动,并对各产区再次强调全区香蕉熟期总体规划,动员越冬条件好的产区避免出现熟期“抢先”行为,以免造成新的集中上市。(记者 赵劲松 陶海华 孙妮 郭燕群 文/图)
香蕉散户抗风险能力差成"软肋" 观念难转屡屡碰壁
此次香蕉风波,散户抗风险能力差的“软肋”再次暴露
散户为何碰壁?“老传统”作祟!
一村民赶着牛车去卖香蕉。
此次香蕉风波,对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的香蕉散户来说,抗风险能力差的软肋再次暴露。在香蕉产业规模发展、土地流转等发展趋势下,不少散户还未转变观念,依然凭着老传统生产销售,在市场的杠杆下屡遭碰壁
赶牛车卖蕉 卖相全无
10月17日下午2时多,坛洛通往隆安的二级公路上,坛洛村村民马女士冒着细雨,赶着满载香蕉的牛车,朝坛洛镇一处香蕉收购点走去。牛车上的香蕉不少已发黄,而经过颠簸,有的已开裂。
在收购点,这车香蕉只换回一张百元钞票,假若香蕉还没熟,可以卖300元。
这是坛洛镇众多散户蕉农的一个缩影。他们从树上摘下香蕉后,往往直接堆在田间地头,之后装上牛车或拖拉机,颠簸着运往镇上出售,蕉皮极易在途中受到损伤。因卖相不好,他们的售价与大户们相比有一定差距。
今年,坛洛商会副会长颜广宁有1500亩香蕉田。他说,在采收时,他会严格要求工人,香蕉不能与任何东西碰撞,且整个过程不沾地。另外,采购商会直接把货车开到田头,也避免了运送途中的颠簸。
难抽水灌溉 看天吃饭
眼下,不少蕉农把熟蕉滞销归结于前段时间持续干旱。一蕉农说:“天气太热,香蕉很容易成熟,我们没那么多钱打井抽水灌溉,只能看天吃饭。”
然而,坛洛镇上采用滴灌技术的香蕉大户,却没有受到波及。“个个丰收,都赚了钱。”颜广宁说,香蕉种植,从蕉苗、发芽、摘花、护果到采收,无不需要技术配套。在香蕉临熟时,只要控制好灌溉,注意保存树上的绿叶,就能够延长果实挂在树上的时间。
在种植香蕉的技术运用上,金穗公司更是典范。该公司总裁助理曾宪把介绍,公司从以色列引进了滴灌技术和优质香蕉品种,制订了种苗、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包装、保鲜、商品质量等标准,并在生产中严格执行。所采用的滴灌技术节水节肥,还能有效地调节香蕉生长;在香蕉断蕾后,要在每梳香蕉之间垫上珍珠绵垫片并套袋,目的是防止风力或采收时摇伤蕉果,并有效防治病虫侵害。
等客商上门 十分被动 当天,不少蕉农来到坛洛镇,观望销售行情。一些心急的蕉农冒雨把香蕉拉到街头,等候南宁过来的市民采购“爱心香蕉”。蕉农们称,他们田里的香蕉,还有2/3未售出。
“我们在18个省23个地市,设有代理销售点。”曾宪把说,金穗公司的销售模式是结合市场需求控制产量,销售网络面大点多且便捷。
与之相比,绝大多数蕉农都是“先种植后找市场”,待香蕉丰收后,被动地等待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对此,有蕉农抱怨,他们作为农民,除了种香蕉,还要种玉米、水稻等其他农作物,没有那么多时间了解市场信息。
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总经理俞新分析说:“香蕉散户不掌握市场信息,通常是先种植后找市场,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销售体系,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举例来说,坛洛镇的香蕉大户组成了行业协会,他们通过协会,一方面加强香蕉种植技术的引导与服务,另外,做好香蕉上市信息的整合,加强会员间资源共享及合作。面对市场,他们游刃有余。
用地新模式 观念难转
几年来,面对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散户们一直有些难接受。
坛洛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镇有耕地35万亩,其中流转的土地不到5万亩。坛洛商会副会长颜广宁也证实,他的1500香蕉田,绝大部分是到隆安、武鸣、扶绥等地租的,在坛洛本地实现土地流转的极少。
实际上,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香蕉,在隆安、武鸣等地已迅猛发展。隆安县农业局的数据显示,该县90多万亩耕地中,已有1/4实现流转。
一度被誉为“金穗模式”的金穗公司负责人称,“金穗模式”有两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直接从农户那里租地,请农民到庄园做工。“目前土地的价格约为1100元/亩,一对夫妻到庄园做工,一年下来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如果这对夫妻家里有10亩地的话,他们一年的收入就有6.1万元”。另外一种形式是农户出地,公司出技术、化肥,由农户种植管理,公司保价收购,这种模式已经在隆安推开。
为何难接受土地流转坛洛村一村民说,他不想放弃自家的土地,转为别人打工。另外,有关部门对土地流转承包者有补助,他们觉得不公平。(记者 陶海华 赵劲松 孙妮 郭燕群 文/图)
广西农业部门分析:多种因素让香蕉熟在地里
记者 赵劲松 陶海华 孙妮 郭燕群
谈及香蕉价格变动的原因,广西农业部门表示,主要是3个因素造成。一是天气变化,造成香蕉“意外”早熟,并使上市高峰提前降临。今年早春天气回暖快,比去年提前15天左右,同时雨季来得早,5月~8月雨水充沛,香蕉生产旺盛,提前约20天抽穗,整个熟期提前一个月左右,这意味着上市高峰和价格低谷的相应提前。也就是说,往年11月初左右的价格低谷,会在今年10月前后出现。
二是部分蕉农“先囤后抛”,造成9月下旬的香蕉价格急剧下降。多年以来,中秋节前后是广西香蕉的黄金时段,加上今年9月中旬前的稳定高价,给部分蕉农造成了错觉。他们在销售高峰提前来临时待价惜售,当香蕉接近树上成熟时又恐慌抛售,有的甚至直接拉到销区低价销售,导致部分果商停购,这是一定时期内滞销价跌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广东部分秋蕉产区因台风“天兔”降临抢收囤货,分散了部分果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下滑。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实验站站长邹瑜告诉记者,香蕉在地里多熟半成至一成,每亩就能“增产”150~250公斤。很多散户因为规模小,只有几亩或几十亩地,对每亩的“增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看重,不少人会将香蕉留到八成熟或更晚再收;而大户一般在七成熟就开始收蕉,然后运送到外地。散户的这种心理也导致了“过熟”蕉的产生。
第三,“逼熟”现象导致部分香蕉的售价在低价位徘徊。5月~8月的多雨天气虽有利于香蕉生长,但也增加了一些病害的发生机率,一些管理不到位的散户蕉园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黑星病,影响了蕉叶功能,加上9月下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及干旱,在一些缺乏灌溉设施的散户蕉园,香蕉功能叶提前枯萎,造成蕉果在树上黄熟,成为果商拒收的“过熟”香蕉。这部分香蕉的拒收和甩卖,不仅降低自身的价格,而且对全园香蕉销售也带来心理影响,甚至冲击整个香蕉市场。这一现象在原本留下惜售隐患的坛洛一带尤为严重。
另外,装车工人严重不足。记者了解到,高峰时期,整个坛洛参与香蕉收运的工人超过万人,根据产地种植业主反映,当前装香蕉上车的工人严重不足,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严重影响香蕉的收获和运出速度。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梧州春菜生产有规模 销售仍“腿短”
嫩绿的叶菜、紫色的茄子、鲜红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时令蔬菜的色彩格外丰富,而其市场价格波动亦同样令人眼花缭乱。近日,记者走访苍梧县、万秀区、龙圩区的部分蔬菜生产基地了解到,目前春菜销售面临本地市场饱和、大宗批发价格偏低、产销不畅的困境。各基地负责人均 【详细】
南宁香蕉成功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
记者从南宁市知识产权局获悉,“南宁香蕉”日前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组评审,标志着南宁香蕉成功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 【详细】
阳朔农民李小生办网店销售竹鼠致富的故事
阳朔县葡萄镇农民李小生,乐于钻研在网上玩“竹鼠超市”,从一个销售竹鼠的“门外汉”,发展到现每年销售种鼠5万对、菜鼠10万斤的经纪人,成为桂林有名的“竹鼠销售能手”,让当地群众刮目相看。 【详细】
柳工瞄力争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国际销售收入占比35%
3月25日,记者从柳工党代会获悉,未来五年,柳工将摒弃单纯依靠外延扩张和规模效益的增长模式,向效率竞争、技术竞争、渠道竞争转变,实现柳工的历史性跨越。力争到2020年,柳工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其中,国际销售收入占比35%。 【详细】
南宁重点企业:销售额破2.7亿元
今年春节黄金周不少商家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大打优惠促销牌,市民也不闲着,采购置物带动邕城消费市场一片红红火火。据市商务局监测,2月18日至24日,全市重点监测的19家零售、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7059万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