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挖坑,春天种树。2月15日大年初五,河池市金城江区侧岭乡黄坭屯农民吉新元就忙开了,把年前挖坎好的6亩核桃种上。他充满期待:“我去天峨县看过了,核桃树能长在石头缝里,还结很多果呢。”
侧岭乡大部分村屯土地贫瘠。一块新地里,吉新元抡起锄头挖了几下,白沙土就露出来了。他说:“泥巴最多30厘米厚,种什么都难长,都是广种薄收。”
当地群众种过多种作物,但地越种越薄,效果都不理想。吉新元指着村边一小片速生桉说:“你看,种了10年,4米长的尾径也就5厘米这样。”
侧岭乡有1万人口,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以种甘蔗、外出务工为主。乡长韦少关说:“乡里没有工业,在脆弱的生态环境里,如果没有合适的新产业,农业很难有突破。”
河池作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既要治穷,又要治生态。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说:“去年,我们将核桃种植列为开发扶贫重点产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山区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为什么选择种植核桃河池市核桃办负责人介绍,核桃耐旱、耐瘠,适合在石缝等恶劣环境中生长。在较早种植的凤山县,已有2.4万亩核桃结果,产值1800万元。根据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计划种植核桃187万亩,总面积达到200万亩。
侧岭乡找到了突破口。去年,该乡完成核桃挖坎1.31万多亩,已种植1.18万多亩,成为全市第一个万亩种植基地。韦少关说:“我们的目标是发展到3万亩,让荒山、石山都变成‘金山’。”
侧岭社区拉路屯的张汉,一口气种了170亩。在进新种的地里记者看到,泥土里夹杂着大量拳头大小的石头。“种过甘蔗,勉强保本。专家说核桃8-10年才结果,但结果前可以套种黄豆、西瓜等,既有收益,又能管护核桃。”张汉说。
不仅侧岭乡,整个河池都掀起种植核桃的热潮。该市原计划去年到今年2月底完成种植15万亩,但到去年年底,已经完成整地挖坎40万亩。截至今年1月31日,已经种植33.3万亩,其余将于2月底全面完成。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隆林县]扶贫开发瞄准十项重点工程
“以前路坑洼又弯险,种植的土特产根本运不出去,即使有商贩进村也只能贱价卖掉。现在好了,摩托车一响,进账都上百元。路通了,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日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科沙村杨光才向笔者介绍了该村水泥路建成后的变化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观看环江毛南家园展板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参观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