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20日电(记者孙志平 熊红明)首条高铁试车,成为我国最先建成高铁的自治区;一年新增3个千亿元产业,多类产品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全年民生领域支出达2252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76%,全区贫困群众告别茅草房……过去一年来,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近年来,作为我国西部后起之秀的壮乡广西积极融入国际区域合作,交通枢纽提振发展速度,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保护绿水青山,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科学发展画卷。

  

车辆在广西钦崇高速公路上思县路段行驶(2012年12月18日摄)。新华社发(梁富盈 摄)

  打造国际枢纽 提振“广西速度”

  1月11日,一列动车组实验列车呼啸着穿过寒风,疾驰在南宁至防城港的大地上。车上,率队到北部湾调研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和自治区主席马飚感受着高速铁路非凡的速度。

  “广西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比全国速度更快的‘广西速度’来全面加速发展。”彭清华指出,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交通速度”,就难以达到一定的“经济速度”。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第一条高铁,南宁至钦州、防城港高铁开始试车,标志着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迈步进入高铁时代,而广西也因此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先建成高铁的自治区。与此同时,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也完成建设即将投入运营。钦崇高速公路和南防高铁一起,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市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也将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国对接东盟国际区域合作新的便捷通道。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昔日边陲广西从曾经的交通神经末梢,一跃成为国际枢纽。广西铁路建设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宏庆介绍,2008年以来,广西共实施铁路建设项目25个,区内建设里程约3000公里,投资2000多亿元。

  路通,则百业通。在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靡的背景下,广西北部湾港2012年吞吐量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吞吐量17437万吨,增长13.8%。

  

繁忙的广西防城港码头(2012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港口又带动产业高速发展。去年,北部湾经济区内14个重点产业园区全年产值可超过3000亿元。其中,有10个园区总产值超过100亿元,钦州石化产业园产值接近800亿元,园区产业正在呈现乘势勃发、加速集聚壮大的明显趋势。与此同时,广西园区工业总产值1.1万亿元,全区14个重点产业园区的年总产值超3300亿元已基本定局,这个数据是2007年的5.33倍。

  快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极大地提振广西发展速度。继食品、石化、汽车、冶金、机械等5个产业后,2012年,广西新增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3个千亿元产业。而食品产业销售收入去年更是达到2210亿元,成为广西首个超2000亿元的产业。此外,机制糖、氧化铝、柴油内燃机、微型汽车、多功能乘用车、轮式装载机、桑蚕丝等“广西制造”的产品产量位还稳居全国第一。

  

10月24日,一艘货轮在广西钦州保税港散货码头装货。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建设两区一带 统筹区域发展

  背靠西南,面朝大海;桂西腹地,资源富饶;千里西江,一路通畅!广西要实现跨越发展,北部湾、桂西和西江无疑是最重要的三块基石。

  紧随北部湾开发浪潮,广西于2008年10月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将西南地区和珠三角串联起来,推动整个西江流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沿江集聚,将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新型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工业发展轴带……”作为广西十二五规划中要内容的《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于2012年5月获批,宣告广西进入江海联动的“双核时代”。

  资源富集的桂西区覆盖河池、百色、崇左三市30个资源富集的县市区,也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和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桂西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铝、锰、制糖、旅游、特色农林业等产业体系,但仍属于欠发达后发展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76.6%,丰富的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1月13日,历时多年编制的《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在通过评审。“让资源富集区真正富起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彦平表示,广西计划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让桂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到2021年,戴着贫困帽子的桂西地区将华丽变身,成为国家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升级试验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重要通道区、我国沿边开发开放振兴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西南重要生态屏障区。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出台,涵盖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的“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八桂大地初步成型:北部湾经济区已呈千帆竞发之势,西江经济带开始“流金淌银”,桂西资源富集区正在强势崛起!

  

1月7日,广西首列动车组首次驶入南(宁)钦(州)高铁正线进行试验运行,从南宁南站驶出后直抵钦州市。 黄富 摄

  唱响民生主题 建设美丽壮乡

  茅草为顶,树皮为墙;六面透风,寒暑难挡!这就是广西贫困山区常见的茅草房。

  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完成了4.93万户的茅草房改造工作。但至2011年底,全区仍有10多万群众居住在茅草房中。全面摸排,财政兜底投入,层层督办落实,一场攻坚战随之打响。2012年8月3日,自治区政府宣布广西现存的2.4457万户茅草房悉数消除,1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自此,广西农村贫困群众由此挥别茅草房时代。

  民生是一首暖心的主题歌,广西唱的很响亮。来自广西财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广西自治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65.2亿元,其中全区民生领域支出达到2252.14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全区财政支出比重76%,为历年最高。按照计划,今年广西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初步计划筹措资金451.49亿元,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结合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财政投入。

  

游船载着中外游客在桂林漓江上游览观光(9月2日)。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是桂林。如何处理和生产和生态,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广西面临的难题。2012年年初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给“加速赶路”的广西敲响警钟。

  “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在全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要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马飚表示,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之后,广西在全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经济发展是政绩、保护生态环境更是长远政绩的观念,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伤害民生的产业,速度再快也不要,效益再高也不要,以环境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龙江河污染事件后,广西开展环境风险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先后排查企业2681家,督促整改企业1785家,停产整治企业374家,关闭取缔企业228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广西14个市空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要求;全区纳入监测的39条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0%;11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地表水整体水质优良;14个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7%;噪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让漓江水清澈千万年”“让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让红树林成为北部湾最亮丽的风景”……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根植于广西发展的血液之中,而八桂大地定将山清水秀,海碧天蓝。(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