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民大多是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一旦农作物销售跌入“低谷”,就会赔本。近年来,贵港市农业部门把农作物套种技术作为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来攻关,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套种技术,即采用高秆作物套种藤类或低矮作物,向立体空间要量产要效益,一分地两份收入,给农民收入套上“双保险”。今年上半年,贵港市农作物间套种面积达103万亩,比增3.52%。初步测算,通过间套种全年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10亿元。
提起农作物套种,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东流村流冲屯村民杨日汉赞不绝口。今年春,他在13亩甘蔗地里套种西瓜,前些日子西瓜成熟出售收入达4万多元。9月5日,杨日汉站在田间看着节节长高的甘蔗告诉记者:“到年底砍卖甘蔗,还能收入一大笔钱呢!”覃塘区樟木乡罗柴村村民李锡作则运用玉米套种猫豆。他告诉记者:“玉米在早春种植,六七月份收获,猫豆则是在7月后开始攀爬,玉米秆刚好作为猫豆的天然棚架,省去了人工搭建棚架的人力和费用。去年,我在15亩玉米地套种猫豆,仅猫豆一项就收入1.3万余元。”目前,覃塘区玉米套种猫豆面积为全区最大,套种面积达7万亩。
“套种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生长期的空间和时间差,在同一块地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既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可增加农民收入。”贵港市农业局局长黄炎林说。在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玉米套种穿心莲万亩高产示范片,在收获以后的玉米秆下,穿心莲开始开花结果,月底就能收晒。村支书覃火明算起来经济账:“早春玉米亩产500公斤,每公斤均价2.5元;穿心莲预计亩产600公斤干品,每公斤均价5元,两项合计亩产4250元,除去投入成本1100元,亩纯收入3150元。”
在贵港,套种已不是新鲜事。在覃塘区试验“稻藕套种,田中养鱼”,让前来参加全区农作物套种套养现场会的与会人员啧啧称赞。覃塘区农业局局长李祚能介绍:“稻藕鱼套种套养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在田中开挖鱼沟和10平方米的鱼池,利用8月份后藕叶逐步枯黄的时机,在藕叶空隙栽种水稻,不仅解决了粮食与经济作物争地难题,还为农民增添了一份养鱼收入。”
据统计,今年,贵港市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达21.89万亩,甘蔗间套种面积21.96万亩,木薯间套种面积28.7万亩,水果间套种面积23.56万亩。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参观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为了进一步做好该项工作,4月27—28日,自治区在河池市召开了全区扶贫生态移民现场推进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民族新城,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 【详细】
玉林首季财政收入32.34亿元 增幅高出全区3.1个百分点
4月29日,记者从玉林市财政局获悉,一季度,玉林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2.34亿元,比上年增加3.86亿元,增幅13.6%,高出全区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 【详细】
贵港市培训招商引资业务骨干
4月27日,我市举办招商引资业务培训班。市委副书记雷应敏在培训班上作总结讲话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详细】
贵港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观察:五光十色新农业
满眼亦红亦绿的辣椒、绿色剔透茶香四溢的茶叶、银光闪烁的人工饲养蛇……放眼钦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新兴的农业发展正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 【详细】
[融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超90%
截至4月28日,融安县共举办创业培训12期,培训人数292人,创业成功率达90%以上。该县致力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业,通过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强化服务,每年约8000人次得到就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