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2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谢彩文 朱玉红 骆远柱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富川瑶族自治县义族渠系工程深坡村灌片生机勃勃。
 
  去冬今春开始在崇左市左江旱片大规模实施的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和生产力大飞跃。
 
  近年来八桂大地水利建设高潮迭起,投资力度、建设规模、实施效果一年胜过一年。图为灵山县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兴修水利。
 
  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卡桥村瑶族群众用上自来水,生活条件大改善。
 
  合浦县党江海堤按高标准施工,建成后海堤既挡海浪又可行车。
 
  除险加固后的清平水库进行绿化美化,变成人们喜欢游玩的风景区。
 
  东兰县好言屯人饮水柜让山里人喝上清洁水。
 
  流经灵山的钦江经治理后成为该县县城风景最优美的好去处。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区水利部门着力学习掌握、用好用足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着力做好中央和自治区对水利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实”文章,在争项目争资金上下功夫、在加快水利建设和强化水利管理上下功夫、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广西水利呈现“安全增强、投资增量、建设增速、管理增效”的加快发展的好态势,形成“学用政策抓落实、强化执行促跨越”的好局面。成效可喜可贺,经验可圈可点。

  今年新亮点

  “一个新胜利”——防汛抗旱抗台风取得阶段性新胜利。今年上半年有效抗击桂西北的干旱灾害,灾区群众没有发生饮水困难;成功抵御7次强降雨袭击,累计减淹面积3.94千公顷,避免粮食减收1.71万吨,减少受灾人口12.74万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0.43万人,减灾经济效益0.43亿元,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7月下旬,成功抵御横扫广西的台风“韦森特”,全区无人失踪、无人死亡,江河湖库无一垮坝,也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两个新增长”——争取中央水利资金有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有新增长。上半年落实到位中央水利资金41.62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投资77.78亿元,同比增长16.79%。

  “一个新纪录”——冬春水利建设再创新纪录。在自治区领导的带动下,各级干部职工深入工地参加兴修水利劳动,全区累计完成投资119.3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期增长51.4%;累计投入工日8897万个,同比增长47.9%。

  “三个新进展”——项目前期工作有新进展、水库除险加固有新进展、中小河流治理有新进展。上半年水规总院对驮英水库项目建议书、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进行预审,并出具落久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完成驮英水库灌区规划报告以及南流江、柳江可研报告并上报水利部。今年,我区围绕糖料蔗、蔬菜等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争取国家对广西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水利部已明确“十二五”广西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指标300万亩,备用指标300万亩,主攻方向是解决糖料蔗灌溉问题。

  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坚持逐库对接,逐库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完成具体日期,将任务细化到点,进度明确到天。上半年完成重点小(一)型水库559座的主体工程,新开工小(二)型水库554座,完成投资8.5亿元,占年度计划31.5%,是全国推进最快的省区之一。

  中小河流治理坚持项目前期工作100%按时完成、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到位、建设任务100%按时完成、建设质量100%合格、绩效评价100%优良的“五个100%”工作目标,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责任,逐个项目落实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实行目标管理、节点控制、定期通报、跟踪督办,逐个项目明确资金到位、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节点控制目标,每月一通报,对进展滞后的项目进行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对问题突出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工程、资金、生产和干部安全。“17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审查审批177个,建设护岸工程河堤180公里、海堤4.5公里,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8.8%;既提高了防洪保障能力,改善了用水条件和水生态环境,还发挥了河流的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多种功能。

  四年全纪录

  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大力发展水利事业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来抓,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提升抗灾能力,取得了全国瞩目的巨大成绩,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丰富完善治水思路,水利地位作用发生新变化。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做出《关于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的决定》、《关于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的决定》、《关于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决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实施并完成《冬春水利建设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特别是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前所未有地聚焦水利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也专门下发《关于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决定》,做出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政策规定。中央和自治区的文件,确立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治水理念,提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推进从偏重水利工程建设向建管并重转变,推进从只重视水利的社会效益向既重视水利社会效益又重视水利经济效益转变,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统筹治理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强化农村水利发展,全面提高水利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现代水利。

  科学防治水旱灾害,水利抗灾减灾取得新胜利。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以民为先、民生为重的理念,不断完善防灾抗灾工作预案体系,着力加强防洪和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水旱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努力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水利抗灾减灾取得历史性成就,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2008-2011年先后成功抵御“黑格比”、“凡亚比”、“纳沙”等13次台风袭击,有效抗御历史罕见的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有序应对2009-2010年桂西北百年一遇秋冬春特大干旱……在重特大灾害频发的2008-2011年,灾情不增反减:全区受灾人口年均减少2.7%,因灾死亡人数年均减少61.4%,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下降1.3个百分点;农作物受旱面积年均减少7.2%,因旱饮水困难人口年均减少28.2%。

  持续快速增加投入,水利保障能力实现新跨越。2008年以来,我区水利部门以大力度争取大投资、以大投入保障大建设、以大建设推进大发展,采取非常之举,担当非常之责,谋求非常之为,推动水利建设跨入新的阶段。2008-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水利水电投资492.04亿元,争取中央水利资金191.79亿元。北部湾供水等一批区域控制性重点工程先后建成使用,桂林市漓江补水及防洪枢纽工程、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工程等一批重点水源枢纽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驮英水库、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接连实现突破。全区累计建成水利工程66.45万处,初步形成了防洪、供水、灌排、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对保障防洪安全、抗御水旱灾害、合理配置水资源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改善和保障民生,重大水利问题得到新破解。我区把保障民生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来抓,大规模地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区工程、小水电等工程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2008-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8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解决1074万农村人饮安全问题,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02.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6.1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23.69万千瓦。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新提升。我区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统筹推进水利改革。国有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596个水管单位全部完成重新定性定编,“两项经费”逐步落实。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试点取得明显实效,试点县乡镇水利管理机构得到恢复和完善。水法制体系不断完善,《广西水文条例》、《广西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相继出台。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水事纠纷调处率达到93%以上。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7001个。规划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建设项目组织机制更加科学规范。

  各地大观察

  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关于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决定》以来,各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决策,取得初步成效。

  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得到落实。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都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并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召开专题会议、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初步建立了相应工作机制。桂林市要求“五到位”:切实加强水利工作领导到位,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执行到位,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强化到位,把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促进水利改革发展部门协调配合到位。河池市建立健全了“三制”,即建立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部门协调配合机制、目标上档进位和绩效考评机制。玉林市提出要落实“五制”,即防汛抗旱和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工程建设责任制、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责任制、干部绩效考评机制、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列入财政预算的水利建设资金总量和增幅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高,对《关于实现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决定》规定的财政对水利投入资金年平均增幅在10%以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市、县(市、区),每年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安排不少于15%的资金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等约束性指标的执行情况较好。2011年柳州、崇左、贵港、桂林4市及北流市、荔浦县财政预算水利建设资金增幅分别达到160%、130%、90%、70%和80%、30%,其他县(市、区)也均超过20%。河池、桂林、柳州、玉林、贵港、崇左6市和恭城瑶族自治县、灌阳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分别提取781万元、9602.8万元、1074.46万元、2669万元、2524.7万元、772万元和1934万元、4312万元、62.32万元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柳州市和北流、容县、兴业县(市)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分别投入9700万元和346.4万元、209万元、110万元专项用于城镇防洪工程和水源工程建设。

  水利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以建立健全乡镇水利工作机构为重点,确保有效履行公益性职能。桂林市130个乡镇有122个设立了乡镇水利站,其中由县级水利部门管理的乡镇水利站40个,乡镇管理的水利站82个;单位性质均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有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两种,现有编制276人,实有人员247人。崇左市除凭祥市外其余6个县(区)均设有乡镇水利站,总数72个,其中由县乡双重管理26个,乡镇管理37个,合并进农业服务中心管理9个;单位性质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编制222人,实有人员205人。二是以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建设为推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扶绥、平南、博白、陆川、容县等县都建立了抗旱服务队。三是以深化国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契机,确保“两费”得到全面落实。河池市48个国营水管单位经过整合成45个,定编财政供养人员232人,核定人员经费493.1万元,核定财政落实工程维护费320万元,全部实行管养分离。

  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规范。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方面,我区各市和大部分县(市、区)水资源管理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编制水资源管理规划、宣传教育、监控系统建设、制定政策与管理办法为抓手,着力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落实力度。桂林市把市、县(市、区)两级节水机构从市政部门剥离出来纳入水利部门管理,2011年节约用水1090万立方米,新增节水器具1.036万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5%;把水资源费征收纳入水行政管理范畴,做到统一征费、统一管理,2011年征收额达到831.6万元。柳州市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四项制度”。崇左市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该市对水利工程资金设立财政专户,工程资金拨付由监理人员、技术负责人签署施工质量、进度的意见,最后才能拨款。

  水利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水库除险加固稳步推进。贵港市列入中央第二批规划内、要求2011年内竣工验收的43座水库,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列入中央新编规划的重点小(一)型水库21座,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其中主体工程完工验收10座;重点小(二)型水库54座,开工建设24座,完成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安全鉴定核查105座,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和上报工作。二是农村人饮安全稳步推进。玉林市2011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232处,完成投资2.53亿元,解决45.3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桂林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555处,完成投资1.55亿元,解决24.33万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中小河流治理稳步推进。桂林市2011年完成投资1.55亿元。玉林市完成投资6308.08万元。四是灌区改造配套稳步推进。贵港市2011年实施达开、武思江、六陈三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600万元。五是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河池市的天峨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金城江区3个小农水重点县(区)完成投资6276.16万元。六是重点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桂林市的川江、小溶江、斧子口3座水库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柳州市洋溪、落久水利枢纽工程已列入《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