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南宁市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城活动,为凝聚党员思想、推动首府科学发展、赶超跨越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南宁市利用城市主干道宣传牌等多种户外宣传方式,为大力宣传广西精神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南宁市各县区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学习《廉政准则》。图为邕宁区举办图说《廉政准则》板报展。
 
  南宁市举办的民歌大赛,为草根明星走向民歌节艺术殿堂提供了舞台。
 
  2 011年12月首府南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二连冠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充分反映了南宁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唱响13年。
 
  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活动极大丰富了基层文化,让百姓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马山桧鼓震天响。
 
  热火朝天的北部湾科技园一角。
 
  五象新区沿江景观规划意向图。
 
  广西体育中心夜景。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伟大实践中,南宁各族人民以昂扬向上的朝气、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争先的锐气,深刻地阐释了广西精神。“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与南宁“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一道,成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文明发展、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从先锋示范城的全力创建到五象新区的旧貌换新颜,从“四城同创”的累累硕果到绿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广西精神正润物无声地塑造着绿城的气质和面貌,成为根植绿城沃土的精神火种,融入绿城血脉的精神共鸣。在广西精神翻腾涌动的强大推力下,今天的南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宜居、文化繁荣,尽情向世人演绎着广西“首善之区”的动人姿态。未来,南宁将进一步践行广西精神,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以开展“科学发展赶超跨越落实年”活动为引领,勇当践行广西精神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在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广西精神耀绿城

  南宁市高度重视“广西精神”的宣传工作,在市属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广西精神的专栏,对广西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详细解读,并利用城市主干道户外宣传牌、阅报栏、公交广告牌等方式,进行多渠道、立体化的广泛宣传,让全市人民人人皆知广西精神,人人践行广西精神。如今,在民族广场、民族古城路口等20多个电子广告屏幕,市民抬头便能看到“大力弘扬‘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的宣传口号和视频短片;而在竹溪大道、民族大道等的10个过街天桥上,市民每天都与这16个字的广西精神在街头相遇。此外,南宁市还设计制作广西精神宣传广告短片,安排在室内楼宇电视播放,借助市区主要干道阅报栏和公交车站的广告位发布“广西精神”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随着广西精神在首府南宁的广泛宣传,其成为继“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城市精神后又一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地方精神。广西精神在绿城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犹如智慧之炬、力量之源、发展之魂、精神之脊,引领着南宁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铿锵前行,成为邕城塑造城市品质的核心理念与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全民学习贯彻广西精神的热潮中,南宁人创造性地将其与“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城市精神有机结合,两股精神在绿城相融互通,交相辉映。南宁精神与广西精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能帮就帮”是“团结和谐、爱国奉献”的本质要求与形象体现,“敢做善成”则是“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有机延续与生动表述。南宁精神与广西精神共同折射出南宁和衷共济、海纳百川、自强奋进、兼容并蓄的城市个性与文化品质。在广西精神与南宁精神的双核驱动下,南宁人爱城兴城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激发,成为南宁向上向善、赶超跨越的强大力量。

  创建先锋示范城

  创建先锋示范城是近期南宁市委顺应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是南宁将大力弘扬广西精神与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深入结合的生动实践。先锋示范城的创建,对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加快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先锋示范城的创建,南宁市各级党组织围绕弘扬拓展广西精神和南宁精神,找准先进文化理念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努力构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使其成为凝聚党员思想、推动首府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南宁市创建先锋示范城,就是通过抓示范、树样板、带全局,培育一流的党员队伍,打造一流的基层党组织,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党员人人是旗帜,党组织个个是堡垒,党组织和党员时时发挥作用、处处体现先进”的目标,将首府南宁建设成为党的工作充满活力、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党的先进性和城市现代化融为一体的基层党建创先之城;建设成为“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精神不断弘扬,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全覆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遍布全城的为民服务奉献之城;建设成为党员风采绽放、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社会稳定团结的党群和谐模范之城;建设成为红色文化引领城市人文精神、凝聚发展动力,红色品牌社会效益显著的党建文化创新之城。

  南宁市创建先锋示范城将突出“提高首府南宁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紧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两条主线,通过“三创建三打造”,即创建先锋示范岗、先锋示范点、先锋示范单位,打造先锋示范队伍、先锋示范品牌、先锋示范文化,有型、有序、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全区一流、全国知名”的先锋示范城,最终实现中国绿城、中国水城与先锋示范城“三城”共融互促、齐名同辉,共同彰显首府的“首善”形象。

  五象新区展新貌

  五象新区是南宁市向南发展、向海靠拢、全面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2006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地作出了“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决策,唤醒了一方沉睡经年的沃土。2008年1月,五象新区建设被纳入开放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战略。2011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现场办公会后,南宁市掀起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新高潮,把五象新区开发建设作为南宁市的“一号工程”,并制定了“一年新面貌、五年新突破、十年新跨越”的工作目标,力争把五象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

  五年的开拓、五年的成就,历时五年建设攻坚的五象新区如今正跨越崛起、破茧成蝶,焕发新的生机。2006年至今,五象新区共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09项,完成投资约170亿元,开发建设大工地场面基本完成,主要路网基本贯通,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开竣工。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无水港”全面启运,逐步建设完善的总部基地初见端倪,五象新区“磁石效应”尽显,一个个大项目、一笔笔大投资蜂拥而至。如今,自治区一批重点文化、体育产业项目相继在五象新区安家落户,广西文化产业城、广西体育产业城、“三馆三街”、龙象谷项目、五象新区总部基地、物流基地和南宁—台湾健康产业城等项目正全速加快实施。

  2012年,五象新区将按照“一年新面貌”的任务要求,投资1.41亿元实施包括平乐大道、龙岗大道以及总部基地路网、蟠龙片区路网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89项;投资261.80亿元实施包括广西美术馆、广西铜鼓馆、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南宁海关报关中心等“双百”项目共171项。在不久的将来,五象新区将以一个经济繁荣、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科技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秀丽岭南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新区形象屹立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潮头!

  “四城同创”结硕果

  2012年2月27日,南宁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继2011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之后,南宁再获殊荣,成功实现“四城同创”,成为迄今为止全区唯一同时拥有这四项荣誉的城市。

  四城同创的成功实现充分反映了南宁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是南宁大力弘扬“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以及“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南宁精神,真抓实干,科学发展的必然收获。一个个荣誉,见证的是首府南宁经济社会的腾飞,社会人居环境的巨变,是人民群众得实惠、军民鱼水情意深的具体体现;一块块荣誉牌匾,是首府干部群众敢做善成、凝心聚力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的有力佐证。

  在创“四城”过程中,南宁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拥军优属、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创建工作实现了倍生效应,有效推动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融洽,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被誉为一座累积荣誉兑现幸福的城市。南宁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创城精神,与“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相融互通,充分体现了“广西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实质要求。

  文明花开,幸福满城。四城同创,既是荣誉,更是动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南宁将继续把践行“广西精神”与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四城同创工作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迈进,全力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幸福”的城市,让市民的幸福指数更高,成为人人向往、人人热爱的幸福城市。

  绿城文化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南宁市坚持文化立城、文化建城、文化强城战略,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广西精神和南宁精神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首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塑造了“文化南宁”的城市形象。

  扎实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花。近年来,南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由“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民生”的文化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将实施“年月周日”文化活动工程,形成“重大文化活动年年办、特色文化活动月月有、广场文化活动周周乐、基层文化服务天天有”的发展格局。推动“大地飞歌”晚会常办常新,精心组织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办好“三月三歌圩”、“炮龙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加强建立基层文化协会和基层文化社群等组织,鼓励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突出南宁民族文化特色,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文化需求。

  革新理念,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南宁近年来加快重大标志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代表的节庆产业和以唐人文化园、邕州老街、民歌湖文化休闲街等为代表的文化园(街)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传统文化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和连锁经营化方向发展,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中国节庆产业十大魅力节庆奖”等荣誉。

  锤炼精品,文化艺术创作亮点频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南宁市近年来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精品相继涌现,如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的新编历史粤剧《海棠亭》,大型壮舞《妈勒访天边》以及大型民族舞剧《百鸟衣》等,在弘扬地方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同时,南宁进一步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积极开展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世界著名艺术节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将自身打造成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军。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供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南方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