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位于南疆旱区的崇左建市五年来,着力做好水这篇文章,积极规划左江流域治旱工程、加强病险水库的维护、不断创新农村用水制度改革、加大人畜饮水工程投入,珍贵的水资源为崇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去年11月开始,该市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并计划在目前国家扩内需促增长和加大水利设施投入中,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使左江流域的水利建设初步形成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发电、供水、航运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
左江治旱 利在千秋
[现场目击]
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深入崇左市进行水利建设、三农工作调研,并对扶绥县客兰水库治旱工程现场进行考察,对左江治旱工程寄予深切厚望。
1月14日,记者循着回良玉副总理考察的路径,再次来到客兰水库治旱工程现场。库区蔗林如海,满目青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大坝防渗加固,拆除西干渠渡槽,并完成支墩浇筑施工等,目前正在进行大坝内坡护坡、外坡整修、溢洪道加固、防汛道路等工程部位施工。
客兰水库位于扶绥县东罗镇西南面左江支流客兰河上,是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工程于1958年7月动工兴建,1960年开始发挥灌溉效益。水库正在进行的除险加固工程是左江治旱工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新闻纵深]
崇左市是我区三大旱片之一,境内大部分是碳酸岩类地层出露地貌,地表保水性差,降雨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春旱与秋旱,其中尤以春旱为重。1998年以来几乎年年受旱,平均每年干旱受灾面积在150万亩以上,粮食减产0.52亿公斤。干旱缺水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兴边境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此迫切需要实施左江治旱工程。
自治区把左江治旱工程列为我区保障粮食安全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为促进项目立项建设,自治区水利厅、崇左市政府于2005年2月组织编制完成《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抗旱灌溉工程规划报告》,2008年12月编制完成《广西左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并通过水利部委托珠江水利委员会的审查,目前正在开展左江治旱工程中重要骨干水源工程驮英水库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左江治旱工程主要项目有:左江治旱工程规划建设驮英水库与驮英联合灌区、现有灌区节水改造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49.73亿元,规划总灌溉面积达159.17万亩,涉及江州、扶绥、宁明、龙州、大新、天等、凭祥共5县1市1区73个乡镇,共208.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1%。项目实施完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50.9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42万亩,可实现年增产粮食2.498亿公斤,解决56.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目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左江治旱工程各项工作正加紧推进。
[记者手记]
由于年久失修,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于2006年4月核定客兰水库为三类坝,今天的客兰水库已无法完全发挥其灌溉效益。去年3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下达投资计划3396万元,对客兰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工程为期两年。据悉,实施左江治旱工程,实现驮英水库补水后,客兰灌区将成为扶绥驮英联合灌区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灌溉面积为21.4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9.32万亩,年均可向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供水6000万立方米,并可作为崇左市的备用水源。
“到时候,灌区内不单能种甘蔗,还能种水稻、蔬菜和其他需水农作物,带来的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变化将是巨大的!”客兰水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齐心合力 防汛减灾
[现场目击]
正值冬闲时节,走进崇左,火热的冬修水利场面随处可见。在板利乡渠麻村渠麻屯,经过全村上下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一条新的石头护坡已砌起在村前的山塘旁。
渠麻山塘建于1969年,山塘原设计灌溉面积500亩,由于坝体靠近村庄,人行畜踏,坝内外已严重变形,无法蓄水,又无力修复,于1994年核降为山塘。
去年9月发生在当地的一场洪灾,让这个年久失修、伤痕累累的老山塘发生溢洪。洪水将村里临塘的惟一通道淹了半个月之久,给全村100多户630人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如今,渠麻山塘各项修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根据市政府规划,4月汛期来临前,山塘水毁工程将全面修复。
[新闻纵深]
2008年是崇左市水利饱受考验的一年。去年6月上旬以来,崇左各县(市、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特别是9月份因连续受9号台风“北冕”和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影响,当地遭受了两次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面对洪灾,该市积极应对,做好雨情、水情监测预报和灾情收集上报,采取主动防御和提前转移等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
去年入冬以来,崇左市抓住灾后重建及中央扩大内需、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以水库安全度汛为重点的各项防汛准备工作。2008年11月11日,崇左市政府召开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全面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据了解,崇左市今后三年水利建设规划总投资5.8亿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左江流域灌溉工程、城区防洪工程、水利水毁及农村小水电项目等。去冬今春,全市计划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4420处,新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71个,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蓄水能力670万立方米,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0.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2.06万人。
[记者手记]
今年崇左市计划投资52.98万元对渠麻山塘水毁工程进行修复,该村村民称赞此举是造福渠麻人的一件大好事,纷纷出钱出工参与建设。
62岁的村民方致恩大爷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山塘修好了,村里的400多亩水田灌溉用水不但可以保证,山塘也可以像从前一样进行水面养殖了。“以前我们养的鱼又肥又大,南宁常有人来收购,明年这个时候你们再来,保证可以吃上我们养的鱼。”临走前,方大爷热情地向我们发出邀请。
深化改革 水到渠成
[现场目击]
1月14日,刚进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记者就看到一条由村民投工投劳新建的“三面光”硬化渠道出现眼前。今春,该村村民计划再筹资进行5公里的“三面光”渠道硬化,届时全村的“三面光”硬化渠道将达12公里。
村民自建水渠自管灌溉用水,这是岜伦村自成立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后才有的事情。以前,该村农业灌溉用水没人管,水利设施没人修,村民常为用水问题扯皮、打架。由于管理混乱,无计划用水,加上渠道渗漏严重,岜伦人只能看天种田,农业经济收入差强人意。
[新闻纵深]
近年来,崇左市一直致力于深化水利改革。
该市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始于2004年,5年来该市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通过组建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等形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水利工程维护和水利建设资金的难题。
目前,全市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完成小型水库、山塘除险加固、提水工程、渠道防渗等工程建设,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近20万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水利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2003年以来,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该市还积极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已完成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原44个国营水管单位调整为32个,初步解决了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使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得到了稳定,工程管理走上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记者手记]
2004年以来,在当地水管部门的引导下,岜伦村进行了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相继成立6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实施新的管理制度,由村民自选专人来管理用水和维护水利设施,解决了全村水利难管、水费难收、投入难找、用水难供的“四大难”问题。
“有了用水者协会,再也不用深更半夜去抢水、守水,种地用水管够。除了种水稻、玉米外,还间种了肉芥菜、毛节瓜,一年四季有收入,还可以省出时间出去打杂工赚钱。今年家里的收入保守估计也有3万多块钱吧,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岜伦村村民李向明高兴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的话也代表了深受农村小型水利改革之惠的当地广大农民的心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蓝锋杰代表:左江流域旅游开发应纳入国家旅游规划
“国务院已对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正式作出批复,这意味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左江流域旅游产业,对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崇左市政协副主席蓝锋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