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6日 来源:新华广西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作为百色起义腹地、右江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广西河池市革命老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因为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加上区位劣势、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等因素,三县在大会战前尚有40余万人没有脱贫,2001年三县人均GDP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6.5%,不及广西平均水平的42.4%。

    2003年,广西在中央及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下,用两年时间集中力量在东巴凤开展交通、教育、通信、农贸市场等12大类7万多个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总投资22亿元,其中交通项目投资16亿元,是大会战的重中之重,到目前绝大部分项目已经竣工并开始发挥效益。大会战使东巴凤三县革命老区70万人民普遍得到实惠;大会战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三县人民地生活条件,提高了老区人民地生活质量和文化等素质;大会战项目建设,解决了东巴凤三县革命老区群众行路难问题,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大会战项目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东巴凤三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会战项目建设改善了东巴凤三县的投资环境,使东巴凤三县掀起了投资的热潮;大会战项目建设,拉动了东巴凤三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华社记者 刘广铭 摄) 

东巴凤大会战重点工程九圩--巴马二级路九圩至东兰段破土动工。

这是新建成东兰通往凤山、巴马的二级公路(7月20日摄)。三县交通项目共有189个,其中,跨县二级路4条,完成投资96882万元,占批准投资的93.57%,结束了三县无二级路的历史。 

7月20日,东兰县武篆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左)在给病人打点滴。三县卫生项目为35个,累计完成投资1774.198万元;做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和舒适环境。

 

7月18日,大会战实施项目凤山县高中竣工交付使用,学生们欢呼雀跃。三县教育项目共有140个,全部竣工,累计完成投资9845.806万元,极大地改善了三县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解决了上学难问题,提高了入学率,降低了辍学率。

7月20日,人们在参观东兰县新建成的防洪大堤。三县水利建设和村屯人畜饮水项目有14149个,已全部竣工,累计完成投资10341.76万元。 

7月20日,东兰县晨练的人们在烈士陵园锻炼身体。大会战使三县革命老区70万人民普遍得到实惠,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7月18日,凤山县一位青年在收摘八角。三县在实施退耕还林期间,每户每年可获国家粮食和现金补足600元;退耕还林使大石山区石漠化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7月18日,凤山县更沙乡更沙村一位农民在蓄水池挑水。三县在大会战新建1.4万个地头水柜,增灌溉面积2.1万亩,受益人口达4.75万人;31个乡(镇)供水、109个村屯饮水工程竣工使用,17万群众、8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 

     

    7月1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盘阳村一位80多岁的老奶看上了电视,激动得触摸电视画面。村村通广播电视使东巴凤三县农村的电视频道可接收6套以上节目,电视覆盖率分别由会战前的10%提高到49%、50%、53%。

7月20日,东兰县巴拉村一村民在打开自家的沼气池。大会战后三县沼气池增加到88658个,入户率由原来的22.5%提高到69.66%,排在广西前列,覆盖三县37个乡(镇)8万多个农户近40万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7月19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盘阳村一群小孩在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乡镇通电话工程的竣工,结束了三县部分乡镇不通有线电话的历史,极大方便了农民与外界的联系。 

                                         新华社记者 刘广铭 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