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07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农彩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为技术人员将免耕种植的玉米与常规种植的玉米进行比较

  

  在玉米株间开穴直接放入玉米种子和肥料,随后盖上土壤种好——这是7月5日上午,天等县农业推广站的技术员在天等镇稻香村玉米免耕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基地,为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农业局长演示了这一免耕种植技术。 

    “符合农业生态发展的要求,避免水土流失;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使农民能腾出更多的劳力进行多元化的生产;减少机耕能源的使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市农业局局长潘洵兴向记者一一列举了玉米免耕种植技术的好处。他说,这一免耕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山多地少的天等县甚至是整个崇左市的农业生产将具有变革性的意义。根据测算,采用免耕技术种植玉米,全年每亩节支增收达150元以上。今年,我市计划推广免耕技术种植玉米8万亩,其中示范1.8万亩。 

    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赵文忠对记者说,2002年以来,在县农业技术员的引导下,他家3亩玉米地全部采用免耕技术,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比常规种植增加3倍,而且3亩地一个人只用3天到4天就种完了。 

    据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何礼健透露,今年,免耕技术已被国家农业部作为促进全国粮食安全和助农增收的十大技术之一。 

    据了解,天等县共有耕地面积38.7万亩,其中旱地20万亩。旱粮作物以玉米为主,玉米的丰歉直接影响到天等县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口粮问题。近年来,天等县把玉米良种良法当作主攻玉米单产,提高粮食总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全县计划种植玉米25万亩,其中春玉米18万亩,秋玉米7万亩。上半年,全县实际种植春玉米18.8万亩,其中推广杂交良种面积17.5万亩,已推广免耕栽培种植技术2.85万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