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3月28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贝为超 刘政强 韦俊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河池市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进、出、留”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分之一”发展农村经济新途径,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04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7元,同比增长15.36%,达到该市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近年来,该市明确提出采取“三个三分之一”措施发展农村经济新思路,即:1/3的农民进城经商创业、1/3的农民外出打工,1/3的农民留在原地发展山区经济。为此,该市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创业。大胆突破户籍的限制,规定只要农民进城有合法稳定生活来源和合法固定居所,都可以办理“非农”户口,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使农民纷纷涌入城区置业创业,全市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85327户,年内新增14583户;私营企业1485户,年内新增400户。非公经济上缴税金11.009亿元,占全市税金的69%。

    为鼓励农民外出务工,该市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加大劳动力市场投入和信息网络建设,全市已建成财政全额拨款的就业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137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88个,部分行政村设立了劳务代办点,形成了四级劳务工作网络。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劳务输出为农民增加收入23亿元。

    为确保农村有限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市大力鼓励已拥有一定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留守家乡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如该市大化瑶族自治县流水乡洁善屯村民蓝建文打工赚钱后,引资3000万元在家乡建设小康生态示范屯,取得良好经济和生态效益。人才、资金、技术的“回笼”,大力促进了该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今,该市蔗糖、八角、板栗、菜牛、香猪、山油茶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猛,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87亿元,同比增长7.91%。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