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宋振远)2005年新春伊始,利农、扶农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截至24日,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宣布取消农业税。令人惊喜的是,在25个提前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超过了一半。这表明中央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执政新理念正深入人心。 

    25个省份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央力推“三农”、加强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宏观调控决策是科学的、正确的和富有成效的。     

    一年来,中央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在控制一些加工行业超常扩张的同时,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重要领域,使亿万农民深得其惠,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多年未有的重要转机。 

    人们注意到,我国去年第一产业投资由上年下降19.6%转为增长20.3%。全年各级财政的“三农”投入超过2000亿元,创历史之最。在全年国债投资减少的情况下,用于“三农”的投资总量和比重反而提高。这调动了各地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性。

    25个省份的实际行动表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提升了地方综合实力和财力,使得各地有能力给农民更多实惠。 

    继2003年我国GDP增长达到9.1%之后,2004年继续爬高至9.5%。这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高速成长期。人们普遍认为,支撑这一较高增长速度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日益壮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外,地方政府较高的发展积极性是内在动力。 

    尽管这一动力在局部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色彩,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等问题,并促使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但各方还是形成一个共识:国内经济增速太快不行,过快会加剧资源压力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发展成本太高;但速度慢了也不行,过慢将无法消化发展中的矛盾和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就业压力。 

    正是多年持续快速的增长,使中央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使各级利用财政等政府资源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使各地有实力、有能力提前取消农业税。

    25个省份的实际行动表明:中央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跟进及时,保障有力,有效解决了“减免”政策落实给基层造成的财政困难。 

    中央去年提出的免征农业特产税、减免农业税及附加的政策,各地认真落实,使农民减负300多亿元,超过年初预计为农民减负238亿元的目标,中央财政为此及时安排了转移支付219亿元补助地方财政减收缺口。 

    今年,中央明确表示各项支农措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揽子新的惠农政策已经出台。这让人们深切感到: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要切实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将施惠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比重。许多专家据此认为,我国免征农业税的预期目标将提前两三年实现。(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