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03日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作者:王光家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食糖产量连续12年领跑全国,让我国近年稳坐世界糖产量“老三”的“交椅”。据悉,针对广西糖业还存在获利少、工艺较落后、很难走出国门等现象,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目前已采取相应新措施,“糖老大”有望“笑”得更甜蜜。

  记者最近从自治区商务厅获悉,上一榨季广西糖产量58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8.8%,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预计本榨季接近这个数字。据了解,广西近年来的糖产量稳步上升,对我国食糖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量仅次于印度和巴西作出巨大贡献。而遗憾的是,广西食糖并未从中捞到“大油水”。不少“重量级”糖厂负责人提起食糖出口时,纷纷表示“出口很少”或“几乎不敢想”,并表示他们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利润也不丰厚,一些中小型糖厂则频频停产或易主。

  据悉,食糖品种单一也是广西食糖的“软肋”。比如,目前国际市场上交易的11号原糖和5号精糖,广西乃至国内现有的320多家制糖企业中,至今都没有一家能够生产。广西一家大型糖厂负责人对记者感叹说,自去年9月份开榨以来,该厂由于仅有白砂糖、红糖,缺乏糖产品深加工,目前利润不足5%。

  广西食糖何以遭遇这样的窘境?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最近对广西食糖产品进行调查后,发现广西一些厂家生产的精制白砂糖是我国食糖质量最好的糖产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往往为100%,但与进口食糖相比,在一些质量指标方面还存在差距,致使我们的食糖难以走出国门。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卢加炯认为,目前我们的食糖生产工艺比较原始,基本上采用亚硫酸法,这种工艺技术仅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际水平。由于精糖、饮料糖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广西很多糖厂不愿意朝这方面靠拢,使得广西的糖产品长期单一。卢加炯还认为,制糖成本高也是制约广西提高食糖质量的原因之一,比如甘蔗及其人工采收费用,就占了制糖成本的70%,而国外远远低于这个比例。此外,甘蔗原料的质量也影响制糖质量,有关人士建议不妨将“按量收购甘蔗”的传统方式改为“按质论价”。

  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说,该局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最近制定了即将实施的新食糖国家标准,比如要求二氧化硫的残留量必须达到15毫克/公斤的国际限量标准。据悉,这项新标准实行后,有望改变广西乃至国内食糖的“命运”,使国内食糖质量与国际接轨。该负责人还表示,新标准实施起来可能还有一个过程,因为食糖的生产门槛提高后,广西数十家糖厂的原始生产工艺必须“脱胎换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