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25日 来源:南宁政务信息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南宁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农民增收的增幅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为了继续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实施“农业稳市”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要求,我市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过去一年农民收入增加

    “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18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农业局局长卢学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刚刚统计出来的一组数字:2004年我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70.4亿元,同比增长5.86%;完成农业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2465元,增加234元,同比增长10.5%,是1994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去年,我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当年出栏家禽数达到1000多万羽,仅此一项新增产值1000多万元,而新增的1.2万亩罗非鱼养殖面积,又为农民增加了4000万元的收入。特色农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凸现,在全市已逐步形成了横县茉莉花、宾阳莲藕、上林明山优质米、马山黑山羊、隆安板栗、邕宁南晓鸡、坛洛香蕉等一系列知名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新进展,年产值超过100万元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36家,总产值48.43亿元,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从2003年的7家一下子增加到了20家。

    卢学智告诉记者,去年我市农村发生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新建乡村公路92条近800公里,为120多万当地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问题;100个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直接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经培训新增加的农民工有5万多人;3.2万贫困人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卢学智告诉记者,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在农业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今年预计市财政将投入2亿元用于农村“三大会战”,比上一年增加5000万元,实现农村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

    据悉,随着横县等5县划归我市管辖,我市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了一倍,这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大南宁的建设对我市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已经着手掀起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和小城镇建设高潮,无疑将为改善我市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提供新机遇。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也使我市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新形势,我市农村开放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重机遇,如何抓好这一机遇也是当前我市农村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今年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

    
对于今年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卢学智指出,今年农村经济的重点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农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与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而能否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将成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今年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将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里的有关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信息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支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形成一个或若干个加工企业带动一片或整个产业发展的格局。二是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扶持、引导各种组织、经济实体和经济能人牵头兴办、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构建联结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三是打造龙头品牌。加大力度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四是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系。推动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培育壮大县域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特别要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