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宾阳县粮油储备中心库与宾阳县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分公司,智能屏幕上跳动的粮温数据、仓房内运转的通风设备、精准监测的虫害防控系统,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绿色储粮”的生动画卷。作为广西科技储粮战略的基层实践样本,宾阳以“一库一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为全区粮食安全筑牢“智慧防线”,更折射出八桂大地粮储模式从“靠经验”到“靠科技”的深刻变革。

宾阳县粮油储备中心库在粮仓设150个测温点监测粮温。庞春妮 摄
基层实践出实效:宾阳粮储“智管+细储”双管齐下
在宾阳县粮油储备中心库,智能化管理系统负责人吴明骏指尖轻点屏幕,库区地图、仓房分布、粮情数据一目了然。

运粮车辆出入通过智能化系统登记,全程可溯源。庞春妮 摄
“以7-2号仓为例,运粮车辆从进门登记、抽样质检、过磅称重到值仓放行,全流程数据实时上传、全程可溯。”吴明骏指着7-4号仓的监测界面介绍,仓内布设的150个测温点联动智能系统,实时监测粮温变化,一旦偏离25℃适宜区间便自动预警,工作人员可远程启动通风或空调设备调控。


老旧仓“转型”为农耕文化展示区。庞春妮 摄
基层分公司同样“科技感”拉满。宾阳县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分公司负责人屈斌介绍,公司与中心库各有9个仓房,其中60-80年代老旧仓房已“转型”为农耕文化展示区,当前储粮依托2019年新建仓房开展。“今年6000吨粮食收购任务已完成75%,达5000吨。”屈斌说,针对新收稻谷35℃左右的高温难题,分公司采用“阶梯降温法”:先机械通风降至30℃,冬季再借昼夜温差夜间通风,进一步降至26℃;虫害防控更精细,一旦监测到害虫密度达标,先降温再薄膜封仓施药,可精准掌握每公斤粮食的害虫数量。
与此同时,入库除杂、稳定稻谷水分、机械化出库等措施同步推进,智能化电子监测(测温测湿)与摄像头虫害监控设备全域覆盖,宾阳实现粮食“收、储、管”全环节高效衔接、降本减损。

宾阳县粮油储备中心库粮仓。庞春妮 摄
以点带面看全局:广西铺就绿色科技储粮新路径
宾阳的粮储实践,正是广西全省推进科技储粮、绿色储粮的缩影。近年来,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锚定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储粮难题,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粮储新路子,推动全区储粮从传统粗放模式向绿色高效模式跨越。
智能温控“减耗增效”:告别过去夏季仓温超38℃、湿度达75%、虫霉频发的困境,全区粮库广泛安装智能温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自动调节通风、控温设备,将粮温稳定在15℃-20℃。改造后的低温仓,吨粮保管费用仅为常温仓的一半,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AI赋能“智慧巡仓”:研发粮情监测AI模型,可精准预测虫霉风险、监测仓门异动与粮面变化,告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终端设备。南宁粮食储备库打造的“AI模型+数字粮储”平台,将仓内动态呈现在大屏上,工作人员手机端即可下达指令,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值守”。
绿色防虫“安全减残”:以低毒易降解化学制剂、天然植物提取防虫剂(薄荷脑、香茅醛)替代高残留磷化铝,柳州粮食储备库试验的新型防虫剂剂量降低20%,仍实现无虫害储藏;推广捕食螨生物防治,结合精准熏蒸,严守粮食质量安全底线。
新型材料“节能降碳”:粮库屋顶铺设光伏板,年利用1600-1900小时日照发电供控温系统使用;仓顶涂覆辐射降温材料,表面温度下降超20℃,粮温平均降幅超6℃。钦州粮库通过喷涂聚氨酯保温层+光伏供能,控温能耗较传统模式下降三成以上。
从宾阳的“一仓一策”到全区的“全域推广”,广西以科技为笔、绿色为墨,不仅提升了粮食储备安全水平与管理效率,更为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粮储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样板”,为守护“大国粮仓”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政企农协同发力 宾阳稻米奏响“种得好、加得精、卖得俏”强音
“从浙江到宾阳,从106亩稻田到5400亩连片基地,11年亏过、遇过病害,但看着水稻从‘一人一牛’种到‘一人一机’的高效采收,一切都值了!”10月16日下午,在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水稻种植基地,联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成功望着不远处连片的稻田,言语间满是对 【详细】
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广西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
10月16日,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广西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南宁举行,以多主题联动、多形式活动,凝聚全社会守护粮食安全的共识与力量。 【详细】
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暨粮安宣传日广西主会场活动即将启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随着第45个世界粮食日的临近,一场盛大的宣传活动即将在南宁拉开帷幕。 【详细】
宾阳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
根据有关规定,经县委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 马晓星,女,壮族,1988年8月生,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宾阳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拟任正科级领导职务。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