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3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导语

  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人口流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工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重背景下的农村变迁场域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希望莫光辉著的《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基于广西两岸村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寻找发现乡村变迁进程与历史互动发展的内在理论,以及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经验启示和对策建议。

  本书内容图文结合,内容集学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

  内容提要

  莫光辉著的《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基于广西两岸村的实践经验)》从驻足两岸村、两岸村的同心共建、同心共建与经济发展、同心共建与村民自治、同心共建与文化建设、同心共建与生态建设、同心共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同心共建与乡村建设的案例类比、两岸村的发展展望等章节详细论述了“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路径和作用,以期全面展示和梳理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运行逻辑,为乡村治理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期待全社会一起同心共建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

  莫光辉,1980年2月生,湖南省江华县人,瑶族,法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广西大学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顾问等社会兼职。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招标课题评审专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研究”等各级、各类纵横向课题30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农民创业与贫困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十三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获得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应用

  第三节 两岸村简介

  第一章 驻足两岸村

  第一节 两岸村名人程思远

  第二节 两岸村现状

  第三节 两岸村资源优势

  第四节 两岸村的制度建设

  第五节 两岸村经济概况

  第六节 两岸村发展模式

  第二章 两岸村的同心共建

  第一节 同心共建村的含义

  第二节 两岸村同心共建的建设实践

  第三节 两岸村同心共建的建设成效

  第四节 两岸村同心共建实践的启示

  第三章 同心共建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

  第二节 传统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特色产业的发展

  第四节 同心经济的发展展望

  第四章 同心共建与村民自治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村民自治在两岸村的表现

  第三节 村民自治的成功个案

  第四节 两岸村村民自治的启示

  第五章 同心共建与文化建设

  第一节 两岸村村民文化需求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节 两岸村的文化建设实践

  第三节 两岸村文化建设的成效

  第四节 两岸村文化发展的特点

  第五节 两岸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第六节 两岸村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第六章 同心共建与生态建设

  第一节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第二节 两岸村环境治理模式

  第三节 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探讨

  第四节 两岸村生态建设的启示

  第七章 同心共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第一节 我国农村空心化现状

  第二节 两岸村的空心化现状及成因

  第三节 两岸村空心化的治理模式

  第四节 两岸村空心化治理成效

  第五节 两岸村应对空心化的启示与经验

  第八章 同心共建与乡村建设的案例类比

  第一节 “同心”经济的转型

  第二节 “同心”民主的实践

  第三节 “同心”价值的重塑

  第四节 “同心”生态的转变

  第九章 两岸村的发展展望

  第一节 新农村的未来愿景

  第二节 两岸村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项目调查问卷

  附录二 新华社等新闻媒体报道、转载情况

  后记

本书更多内容:

  前 言

  近代以来,传统村落社会变迁始终是我国历史社会变迁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传统村落社会变迁过程是在村落内部结构转型变化和村落外界现代社会变革影响下的互动交织作用进行的,在村落社会的转型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对农村村落社区研究构成了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经过几代中外学者的长期努力,我国的村落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速发展,中国乡村社会解体的过程重新开启,乡村社会研究再次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不断有相关论著出版,例如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陆学艺的《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王沪宁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王铭铭的《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折晓叶的《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等等,特别是在陆学艺先生主持的国家重大社科基金《中国国情丛书——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以来,国内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出版了《内发的村庄》、《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石牌村》等学术专著,促进了我国村落研究的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老师的关心支持下,笔者有幸加入《中国国情丛书——百村经济社会调查》课题组,主要负责广西村落调查研究。

  在广西村落调查选点的过程中,课题组得到了宾阳县人民政府的项目研究立项支持,决定选择程思远故乡两岸村为调研地点,广西成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统筹和调研协调事宜。2015年5月,调研团队首次深入两岸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主题是掌握两岸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调研的主要方式是召开宾阳县、镇、村干部代表座谈会,宾阳县政府办、发改局、住建局、农业局、县志办、大桥镇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主要针对两岸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农业结构以及特色农产品、教育、土地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座谈会后, 与会人员还在两岸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考察两岸村村容村貌和民风民俗之外,调研组重点参观了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故居和故居陈列馆。之后,调研团队多次深入两岸村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县、镇、村等不同类型座谈会,也访谈了当地镇政府、村干部、村民,从不同视角全面熟悉和掌握两岸村“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基础素材和数据,全书以考察两岸村历史蜕变、空心化现状、建设实践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村民自治情况、文化建设情况、生态建设情况为出发点,对比两岸村与全国优秀示范农村的情况,目的是将两岸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生存现状清晰地展现出来,挖掘出两岸村发展的特色,总结两岸村发展的经验和发展不足,对两岸村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同心共建是中央统战部提出以打造“同心”品牌为平台,实施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同心工程”,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智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示范带动等工程。它的含义是把党外人士包括知识分子、群众、企业等等团结起来,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思想的指导下,跟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方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党中央提出的“思想上要同心同德,目标上要同心同向,行动上要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围绕中共中央统战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南宁市委统战部关于打造“同心”品牌的总体部署,两岸村按照“同心”品牌建设活动的具体要求,把大桥镇两岸村作为“同心”品牌示范点。经过广西成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课题组研究,从驻足两岸村、两岸村的同心共建、同心共建与经济发展、同心共建与村民自治、同心共建与文化建设、同心共建与生态建设、同心共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案例类比、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未来展望等章节详细论述了“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路径和作用,以期全面展示和梳理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运行逻辑,为乡村治理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笔者认为,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人口流动、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工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重背景下的农村变迁场域仍然值得深入研究,以期寻找发现出乡村变迁进程与历史互动发展的内在理路,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经验启示和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

  同心共建是中央统战部提出以打造“同心”品牌为平台,实施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同心工程”,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助推发展、改善民生、智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示范带动等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党中央提出的“思想上要同心同德,目标上要同心同向,行动上要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围绕中共中央统战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南宁市委统战部关于打造“同心”品牌的总体部署,两岸村按照“同心”品牌建设活动的具体要求,把大桥镇两岸村作为“同心”品牌示范点。本书从驻足两岸村、两岸村的同心共建、同心共建与经济发展、同心共建与村民自治、同心共建与文化建设、同心共建与生态建设、同心共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案例类比、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未来展望等章节详细论述了“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路径和作用,以期全面展示和梳理同心共建在乡村治理中的运行逻辑,为乡村治理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期待全社会一起同心共建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后 记

   在《农民创业和贫困治理》、《社会组织与贫困治理》相继出版后,《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将是我学术历程中的第三部著作,期待全社会一起同心共建共享乡村治理成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时间匆忙从身边流逝,历经三年多,终于把书稿已经完成并即将印制出版,心里很欣喜也很恐慌,甚至感觉有点辜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老师的厚望。在脑海的思绪波动中,我想起了第一次晚上近十点在南宁会见王春光老师的情景,想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高鸽老师对项目研究提供的各种帮助,想起了国举、文明、何坦等诸多兄长对课题研究给予的指导支持,想起了我那些优秀的学子精英们在调研过程辛劳奔走和调研之后的奋笔疾书,想起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谢舜、副院长王玉生等多书稿的认可和资助,想起了知识产权出版社李小娟编辑为书稿的牵挂和催促。是的,是太多的过往经历和情感汇聚才让我们的智慧为之迸发,太多的生命激情和理想憧憬才让我们的研究团队相聚并如此强大,虽然我们的团队成员会为了各自的梦想奔赴世界各地,但是,在茫茫人海中,我宁愿相信,相信我们短暂的相遇会给彼此行走增添新的力量;我宁愿相信,你们在团队中的成长经历会是你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种子,相信你的未来日子,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广西大学、想起你的老师、想起和你在团队一起成长的每一个优秀成员。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得益于我们研究团队的集体努力和分工协作,大家一起设计问卷、下乡调研、共同研讨,又能够结合各自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撰写初稿,具体而言,全书各个章节的写作分工如下:绪论(高晶晶)、 驻足两岸村(庞少琼、廖珊珧)、两岸村的同心共建(谭友玲、吴清泉)、同心村与经济发展(于泽堃、秦添阳)、同心村与村民自治(廖珊珧、庞少琼)、同心共建与文化建设(王友俊、陈正文)、同心共建与生态建设(吴晨蔚、凌晨)、同心共建与农村空心化治理(谢祈星、陈正文)、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案例类比(张玉雪、黎文清)、同心共建与乡村治理的未来展望(黄燕华 周思希、董烁),江涛、吴越、廖晗宇、岑黄明等同学参加了调研活动。这些优秀学生中,有很多已经从本科生成长为研究生,开始在新的学习平台上打造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学术天地。而有的同学则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练。我可爱的同学们,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处在什么岗位,不管你发展状态如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在心里非常感谢你们和我一起成长的日子,那是一段不可磨灭的闪光记忆,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并在为你们祝福,愿你安好。请记得,只要莫老师有能力,老师永远愿意为你成就梦想。

  此时此刻,我还是禁不住想起了我的爱妻祝慧,想起了我们从2002年相识牵手走过的美好岁月,共同同心经历的艰辛、快乐、幸福、希望将和时间一起走向新的温暖温馨。我们聪明可爱的爱情结晶莫庚润也即将就读小学一年级,让我们为庚润祝福,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小朋友拥有幸福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祝慧是一名追求上进的知识女性,也即将开始博士求学生涯,愿你在南京大学成就瑰丽多彩的学术理想。我也即将开始博士后研究生活,感谢名师姜老师为我博后名额的积极争取,期待在姜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新的求知平台上磨砺出更加有为的自己。

  愿前行的路上一路有您,书中若有错误之处,欢迎随时和我联系,我的邮箱是ghmo@163.com,愿书香情缘一直在点缀彼此的学术闪亮。

   莫光辉

  于广西大学东校园东高书斋

  2017年7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