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2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友良 吕灵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湖南省总人口为7180万,居全国第7位,辖14个市(州),共122个县市区。与总人口较为接近的江苏相比较,湖南的县多且规模小,且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辖县(市)数量反而越多,“市弱县弱”“小马拉多架车”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培育更多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快推进湖南省直管县(市)改革:

  调整管理体制。省直管县(市)的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调整,为兼顾地级市利益,目前我国省直管县(市)改革的主要模式是维持试点县(市)行政区划、统计口径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变,由省政府直接领导试点县(市)政府工作,试点县(市)享受地级市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但如此一来,客观上形成了省和地级市对试点县(市)的双重领导,造成试点县(市)负担加重、行政效率不高、干部交流受阻等问题。而河南的改革更为彻底,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组织、司法及管理体制都实施了省直管。

  转变政府职能。省直管县(市)改革是对省、地级市、县(市)之间政府职责进行重新划分,试点县(市)自主权扩大,所行使的职能要适应新的变化:一是要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三是推进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一体化,依法探索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向乡镇延伸、行政执法中心下移。

  确保扩权直管到位。建议省里出台试点县(市)与原隶属地级市合作规范意见,重点加强两者在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市场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实现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市县关系。与此同时,试点县(市)与原隶属地级市可尝试建立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深化省直管县(市)改革提供新思路。

  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对我省现有13个试点县(市),要因地制宜、分类改革和分类指导,努力探索可以充分释放县域经济活力的模式和路径。比如浏阳市作为“强市(长沙市)管强县”的代表,是湖南第一人口大县(市)、第二县域经济强县(市),已从当年的花炮产业一枝独秀,转型升级到如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多极支撑,完全有条件成为湘东、湘赣边境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在解放县域经济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地级市的发展。建议省政府出台针对地级市政府的补偿性、扶植性政策,全面规划地级市的发展走向,切实保障地级市在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中受益;为缓解试点县(市)对原隶属地级市带来的城市发展的空间约束,可将市县关联度大、离中心城市近的县(市)改为市辖区。如江苏省对苏州下辖昆山实施省直管的同时,将紧邻苏州中心城区、县域经济发达的吴江市改为苏州市吴江区;也可探索将一些中心城市的卫星镇调整为市直管,如东莞市是市直管镇体制。

  推进新型城镇化。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有利于将一批大县、强县、特色县培育成区域中心城市。要通过撤乡并镇、强镇扩权,做大做强镇域经济;通过合并村改社区、统建居民集中区,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打造特色城镇;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开发、产业集中,促进产城融合,实施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

  (作者分别系省委党校教授、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