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8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陆鲜莲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按照党中央的要求,精准扶贫工作务必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落后等实际,针对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理清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出台切合实际的精准扶贫规划。摒弃以往陈旧的工作方式,着力从输血型到造血型扶贫转变,从贫困群众被动等靠要到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转变。就宁明县东安乡而言,必须补好精准扶贫工作的“短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助农增收产业,加快推进群众脱贫致富。

  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

  东安乡位于宁明县中东部,地处县域中心,距离县城约18公里,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社区)45个自然屯,人口约2.2万人。全乡村级公路总里程7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39.5公里,耕地面积76335亩。造成群众致贫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产条件差。大部分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往返一趟集镇需要3个小时以上。由于交通状况差,即使有资源也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低,缺乏生产技能。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意识极其薄弱。生产上盲目耕作,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自我发展能力差。

  产业单一,缺乏劳力,收入渠道少。多数贫困户都是从事第一产业,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甘蔗。受当前国际市场影响,甘蔗价格下行,劳力成本高,化肥、农药等物资价格不断攀升,甘蔗种植效益下降。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甘蔗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产业附加值不高,群众收入低。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选择外出务工,但由于身无一技之长,干的都是苦力活,收入也不高。

  因学因灾因病致贫现象严重。一是目前国家虽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在学校读书需要的各种费用颇多,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要一万元左右,一个大学生一年则高达2万元以上,有些贫困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而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抗风险能力极差,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打折扣,迅速返贫。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对策

  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有效。精准扶贫工作要有一支组织纪律强、思想作风过硬、工作业务精通的队伍。要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帮扶部门合力帮扶,经济能人引领带动为着力点,形成三方协同作战的扶贫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引进建设项目,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对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六审、六丈两村,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争取在一两年内全乡实现屯屯通水泥路;二是以引进建设项目,推动扶贫工作开展。依托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把扶贫攻坚工作融合其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发家致富,促进贫困户增收。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要转变培训方式,要把提高群众脱贫致富意识和技能培训相结合;要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培训的原则,分散办班,分类培训。为使培训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培训课程尽可能安排与当地主要产业相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落实各项保障政策,提高群众的保障能力。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贫困学生的读书优惠政策,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积极落实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减少群众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积极借鉴合作医疗、新农保等惠农措施,与社保、保险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增强农业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确保农户看得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作者系宁明县东安乡党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