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2日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田阳县扶贫办 黄 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摘 要】本文从选准产业对扶贫的重要作用、扶贫与产业容易脱节的地方、对选准产业推动扶贫的设想,阐述了选准产业是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选准产业;推动扶贫;重要途径

 

  扶贫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部分中明确指出:“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扶贫内容和方式比较多,这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准内容和方式,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这些年来,田阳县选准蔬菜(主要种植番茄)等产业进行扶贫,取得了很大成效。这说明通过选准产业进行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选准产业对扶贫的重要作用

  选准产业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扶贫开发产生重要作用。

  (一)从理念上深化贫困人口对脱贫致富的意识。俗话说:扶贫先扶志。贫困人口之所以贫困,除自然条件恶劣和其他一些原因外,与观念落后、认识不足、意志不坚有一定关系。有些群众长期沿袭落后的耕作模式,没有全新观念,其结果还是处于贫困状态。针对这种现象,田阳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思想大解放”讨论,引导农民更新观念,从小农经济的圈子跳出来,树立农业产业化目标。田州镇兴城村农民周吉幸在上世纪80年代在田里种植近10亩番茄,获得很好效益,成为田阳县种植番茄脱贫致富第一人。周吉幸靠番茄产业脱贫致富,对周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之后,不少农户也种植番茄脱贫致富。为此,不少农民懂得了这些道理:要脱贫致富,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产业意识,向农业产业化目标奋进。农民有了这种意识,懂得了这些道理,这对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从发展上保证了家庭增收项目。农户要脱贫致富,一定要有增收项目,而选准产业是增收项目之一。田阳县蔬菜产业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9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72万亩。1994年,田阳县委、县政府提出“蔬菜种植10万亩”的目标,到了90年代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田阳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战略目标,并实施“稻-稻-菜”、“ 稻-菜-菜”、 “菜-稻-菜”等多种种植模式。到201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6万亩(含复种),平均每个农户种植约4亩。蔬菜产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使全县农村大多数家庭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农村家庭有了增收项目,这为农民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

  (三)从经营上解决了一批剩余劳动力。选准产业后需要经营,经营离不开劳动力。有了经营项目,才能接纳劳动力,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才能有力地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田阳县近年来每年种植蔬菜36万亩(含复种),按每4亩(含复种)需要一个劳动力计算,种植36万亩蔬菜需要投入9万个劳动力。此外,据统计,除投入这些正常的劳动力之外,每到蔬菜上市期间,全县蔬菜还需要约1万个劳动力来帮工,有约3000个劳动力参与蔬菜营销活动。这表明,产业经营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一批剩余劳动力。

  (四)从素质上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民劳动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较高的劳动技能,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才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田阳县番茄种植和管理技术要求是:(1)选用最优良品种;(2)在最佳气节种植;(3)采用营养穴盘培育壮苗;(4)施足基肥,起高畦,覆盖地膜栽培;(5)合理密植;(6)搭架、整枝;(7)保花促果;(8)水肥管理;(9)防治病虫害;(10)确保产品无公害。由于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要求高,这就需要从事蔬菜产业的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技能。近年来,田阳县以“田间学校”、“农家课堂”等方式,每年举办100期以上的农业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由于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全县番茄产量从10年前的亩产2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000公斤,最高单产突破7500公斤。

  (五)从经济上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选准产业扶贫,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使农民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一点,近年来田阳县做得比较好,成效比较大。2012年,田阳县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含复种),总产量约100万吨,总产值约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单项收入3742元,比2000年人均蔬菜单项收入的600元提高了6倍。兴城村672户2551人,近年来每年种植番茄3500亩,总产量1750万公斤,总产值3500万元,户均蔬菜单项收入突破5万元,人均蔬菜单项收入约1.3万元,成为田阳县“番茄第一村”,也是全县有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村。从这里可以看出,选准产业扶贫,对农民家庭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从效果上改善了农户生产生活。进行产业扶贫,在增加农民家庭收入的同时,又可以改善农户生产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田阳县绝大多数农户已住上了楼房,不少村屯出现了“番茄楼”,不少农户购进不少家用电器,这是蔬菜产业所产生的效果。到2012年12月31日止,田阳县农村有大中型拖拉机387台、小型拖拉机9203台、小型多功能拖拉机2070台、大中型机引农具800台、小中型机引农具16556台、农用排灌机械12828台、联合收割机252台、机动脱粒机3146台,大大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所有这些,跟全县蔬菜产业扶贫是分不开的。由此看出,进行产业扶贫,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扶贫产业容易出现脱节的地方

  产业与扶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扶贫需要产业来支撑;一方面,产业对扶贫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两者处理不好,产业与扶贫也会有脱节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一)产业与自然条件脱节。有些地方虽然有好的产业,但由于受自由条件限制,好的产业也难以发挥作用。田阳蔬菜产业重点在地处右江河谷的乡镇实施,因为地处右江河谷乡镇气温高,阳光充足,而且土地平坦,灌溉方便。而田阳南、北部山区气温相对低些,日照时间相对短些,而且山多平地少,引水灌溉也不够方便,因此没办法像地处右江河谷乡镇那样大面积种植蔬菜。虽然近年来田阳县在南、北部山区采取反季节种植蔬菜,但在规模上、产量上、效果上难以跟地处右江河谷乡镇相比。因此,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与劳动技能脱节。现代农业产业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技能。但是,有些劳动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农业科技知识接受不快,劳动技能低,这就很难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例如有些农民种植蔬菜,什么叫育苗,什么叫底肥,什么叫苗期等这些搞不清楚,有些连化肥使用说明也看不懂,这就很难做到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很难提高产量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产业与市场营销脱节。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是受市场价格和营销制约的,市场价格高产值就高,营销做得好产品推销就快。这些年来,田阳县蔬菜产业也有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有时候蔬菜价格低,影响菜农收入;有时候偏僻的山区营销跟不上,造成蔬菜积压甚至损失。

  (四)产业与环境保护脱节。不管推行什么产业,都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行,不能使环境受到污染。从蔬菜产业看,不会给环境带来多大的污染。不过,也有一些农户使用化肥和农药后,将化肥袋和农药瓶随地乱扔,有的甚至扔到水利渠道中去,这是要制止的。

  三、选准产业推动扶贫的设想

  选准产业扶贫是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此项工作特点和情况,特提出以下设想:

  (一)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适销对路。确定产业扶贫要通盘考虑和论证,要考虑到该产业是否适合本地实际情况,是否能与本地资源相配套,产品是否能适销对路,是否有市场潜力,是否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考虑和论证产业扶贫才能收到成效。田阳县实施蔬菜产业扶贫,是经过反复考虑和论证的,是符合本地实际情况和有市场前景的,因此获得很大成功,产生了很大效益。实施产业扶贫,就要很好地学习和借鉴这种成功经验,做到因地制宜,配置资源,占有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产业扶贫要符合环境保护。每实施一个新的产业,都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如果该产业对周边空气、饮水等产生很大污染,对生态平衡产生破坏,那这种产业即使一时效益好也不要实施。田阳蔬菜产业一不污染空气,二不影响水质,三不引起生态失衡,是一个既符合环境保护又能产生很大经济效益的产业。所实施的产业要做到像田阳蔬菜产业那样,既符合环境保护,对扶贫又能产生很大作用,这样的产业方可大力实施。

  (三)产业扶贫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肯定的。比如种植需要灌溉,那要有水利设施;实施机械耕作,那要有机耕道;农产品需要营销,那要通公路,要有农产品市场。因此,要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水、电、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配套。要像田阳蔬菜产业扶贫那样,蔬菜种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水利设施就修到哪里。只有这样,实施产业扶贫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四)产业扶贫要增强劳动者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业的现代化,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农村而言,那些光有好的体力而没有科技知识的农民,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要通过“农家课堂”、“田间学校”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劳动技能。就种植业而言,要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选择良种,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害等。所培训的内容要符合所推行的产业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田阳县近年来每年举办农科培训100期以上,效果很好。这样做,才能适应产业需要,适应现代农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五)产业扶贫要规模生产和经营。产业扶贫要有大眼光、大战略、大市场,不能像过去“种粮保肚子,养鸡为过年”那种小农意识,那种小打小闹的做法。产业选准后,要大规模生产,连片经营,批量上市,这样才形成大产业,才吸引外地客商来营销,才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田阳县近年来每年种植蔬菜36万亩(含复种),使蔬菜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全县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因此,选准的产业不能小打小闹,要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以提高产量产值,真正起到推动扶贫工作的作用。

  (六)产业扶贫要提高产品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产经营者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以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农产品要提高质量,就要通过良种良法,科学栽培和管理等来实现。田阳县蔬菜产品质量的提高,是通过实施无公害生产来实现的。其主要做法是:对农业化学投入品严格监管,限制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及购买,减少使用农药,对使用农药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保证农产品生产的水体、耕地条件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需求,严格进行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查等,全县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5%以上。因此,产业扶贫必须提高产品质量。从当前来看,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就要进行无公害产品生产,并对农产品无公害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查,使消费者放心,保证农产品销路畅通。

  (七)产业扶贫要做好产后服务。产品通过销售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实施产业扶贫要做好产后服务工作,保证产品营销畅通无阻。要及时收集各地市场的产品价格,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要建立健全产品批发市场,方便产品营销;要组织产品营销队伍,切实为生产者做好营销服务。田阳县为了做好农产品产后服务,在县城建有桂西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各乡镇和部分村建有农产品销售点,每年有3000人左右参与蔬菜营销工作,切实为农产品生产者排忧解难。只有做好产后服务,拉紧产销链条,才能做到产销两旺,确保产品产生效益,确保农民增收,确保扶贫有成效。

  四、结语

  实施产业扶贫是一项社会工程,具有远大的战略意义。实施产业扶贫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劳动者素质、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切实做好产后服务、确保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要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根据实际选准产业,以产业带动扶贫,以扶贫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田阳县志》(1999年出版)

  [2]《田阳县秋冬蔬菜生产情况简介》(田阳县农业局)

  [3]《突出特色做优做净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田阳县农业局)

  [4]《蔬菜产业扶贫规划编写提纲》(田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5]《广西田阳县小番茄上市情况》(田阳县农业局)

  [6]《广西田阳县西红柿超高产种植技术》(田阳县农业局)

  [7]《兴城蔬菜标准园简介》(田州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8]《田阳县农机化管理统计年报报表》(田阳县农机局)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