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黄道伟
农村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区“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区要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服务。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改革层次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联系百色田东县时批示,“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建议以田东为试点,在中央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破解这一难题,这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课题”。依照吴邦国同志的批示精神,2008年,我区确定田东县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并把它当作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试点6年来,田东县的主要金融指标大幅提升,惠农信贷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2008-2013年,田东县各项贷款余额由23.07亿元增长到70.89亿元,年均增幅25.17%;涉农贷款余额由15.38亿元增长到50.93亿元,年均增幅27.07%;农户贷款覆盖率从26%上升到90%以上;农户贷款的满足率从35%上升到90%以上;农户信用评级覆盖率实现从无到有,2013年达到89%;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36%降到0.50%;保险综合覆盖率从30%上升到71%;金融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经过改革,田东县农民群众的“贷款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国家各项普惠金融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金融改革激发了“三农”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6年来,田东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3.37亿元增长到113.55亿元,年均增幅21.22%;农业总产值由13.30亿元增长到17.36亿元,年均增幅5.47%;财政收入由6.37亿元增长到15.47亿元,年均增幅19.42%;各项存款余额由30.48亿元增长到75.91亿元,年均增幅20.0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363元增长到7324元,年均增幅16.84%,多项指标位居我区前列。田东县的主要做法经验有:一是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支持消费经济发展,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四是加大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五是支持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全力推动金融扶贫,着力改善民生。
在探索出“田东模式”的基础上,2010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试点扩大到全区其他13个市,每个市选择1个县(市、区)作为试点。试点5年来,各试点县(市、区)抓重点、破难点,通过建立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保险体系、担保体系、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稳步推进改革,有效缓解了“三农”发展“缺资本、缺信用,抵押担保难、支付结算难,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2010年,我区提前完成了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目标。2013年,试点县(市、区)农户申请贷款成功率、获得贷款金额满足率、获得贷款笔数满足率分别为91.18%、92.90%和92.30%,较改革前分别提高了17.02、18.68和17.59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3年,试点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5.41%,与全区相比高2.49个百分点;各类贷款余额增长了225.58%,高于当地各类存款增速67.8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不良率由2008年的12.95%降至2013年的2.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4016元增至2013年的7691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00多元。以田阳县为例,农村金融改革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各项指标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全县贷款余额57.2亿元,较改革前增加13.26亿元,增长30.2%;涉农贷款余额45.4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9.5%,较改革前提升了7.6个百分点;农村企业贷款余额21.61亿元,较改革前增长4.4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4.27亿元,较改革前增加3.47亿元。此外,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增长9.5%,增幅高于全区1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15.7亿元,增长5.3%,总量保持在百色市第1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95元,增长13.1%,增幅高于全区0.9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改革试点的14个县(区、市)基本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不良贷款大幅度下降的可喜成效。通过改革,试点地区普遍实现了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越、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农村金融改革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这一决策十分正确,成效十分明显。我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试点工作是成功的,探索积累的经验是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
今年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到百色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我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取得的成绩,并进一步提出要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这不仅是对百色市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区农村金融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自治区主席陈武也强调,要全力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今年7月31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对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部署。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明确方向,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农村金融改革的层次,全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这一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深化认识,切实提高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11个部委于2013年11月联合印发了《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是2013年以来,继上海自贸区之后,我国批复的第二个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把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与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探索金融改革的经验,努力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必须深刻认识到,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是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对加快我区“三农”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加快全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是加快我区“三农”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我们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全区“三农”加快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广大农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金融机构推动改革试点工作的内生动力尚有不足,产品创新乏力;“三农”金融服务相关补偿政策尚未全部落到实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推进仍比较缓慢;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县域和农村经济的力度不够;金融网点的基层布点不足,服务力度不够,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我区“三农”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需要破解的重大难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造血”功能,努力推动改革工作由试点向“升级版”迈进。
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县域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县域经济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县域经济普遍不发达也是我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金融抑制则是制约我区县域经济增长的“瓶颈”,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必须以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为切入点,完善、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深化农村信用评级和农业保险开展,不断攻克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努力提升农村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力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破题,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重点,全力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
全面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机构信用形象,增强对外部信用资源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信用资源,增加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县域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村企业等涉农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工作,加快建设标准统一、实时高效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四级联创工作。
第二,着力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一直是我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短腿”,严重影响了“三农”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获得性。要以抓好“三个促进”为重点,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促改革。推动更多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健全完善服务“三农”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二是促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更多专门服务于“三农”的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引导各类资本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拓展“三农”业务,组建主要服务“三农”的金融租赁公司。三是促下沉。巩固和扩大我区金融服务“村村通”成果,继续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将机构网点和服务重心下沉。继续完善农村服务网点布局,在乡镇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服务向村级延伸。在自然村大力投放POS机等自助服务终端,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第三,着力健全农村金融辅导员队伍。“农金村办”模式是农村金融连接千家万户的触角,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模式。农村金融辅导员是“农金村办”模式的主要载体。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关键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金融辅导员队伍。要按照“地方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行政村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室”,充实农村金融辅导员,负责在辖内普及金融知识、推广宣传金融产品、调查农民金融需求,协助有关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把千家万户带动起来,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第四,着力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三农”带来的最大红利。要深入推动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颁证、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为其发挥抵(质)押担保权能创造条件。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融资试点,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不断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有效结合,赋予农村资产更多的金融属性,推动农村资产资本化。引导资源权属中的价值实现,加快农村要素市场发展,有效盘活农村资产、活跃农村金融要素,改善融资环境,丰富融资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从根本上缓解“三农”“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着力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农业是我区的重要产业,但也是弱势产业,抗风险能力差。开展好农业保险,可以不断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偿付能力,改善农户的信用环境,是服务我区“三农”发展,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的重中之重。一要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为重点,不断扩大糖料蔗、稻谷、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森林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到2016年我区农业保险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探索开展广西特色农产品保险和农产品产量、价格和天气指数等创新型保险试点。三要不断加强保险服务能力建设。鼓励保险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承保力度,提升农村承保理赔服务能力。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
第六,着力加强农村担保体系建设。惠农担保体系作为克服生产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制度安排,既可有效解决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问题,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使金融机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为顺应“三农”发展对信贷担保需求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要不断健全完善多层次惠农担保主体,鼓励组建以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机构,引导现有融资担保机构发挥支农作用,逐步建立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到2017年底实现设区市机构全覆盖、县域业务全覆盖。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和各类资本,组建重点支持规模农业、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专业化农业融资担保机构。
第七,着力强化农村产权的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建设。规范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可以为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激活农业发展要素提供强有力支撑。要推动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逐步推广扩大,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积极培育发展土地评估、林权评估、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加强农村资产评估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区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和农村资产评估体系。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黄道伟:学习总结田东田阳农村金融改革经验 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
9月9日至10日,全区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议在百色田阳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区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有关精神,学习、总结田东、田阳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打造 【详细】
黄道伟到桂林督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
8月25日至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率自治区旅发委、水利厅等部门负责人,到桂林督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在充分肯定桂林在抓重大项目中组织协调有力、施工进度较快等做法的同时,黄道伟希望各项目指挥部精心安排、抢抓时间,确保今年计划投 【详细】
黄道伟:用足用活沿边政策 推动沿边经济发展
2月19日至20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到崇左凭祥市、防城港东兴市和钦州市,实地调研沿边开放开发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实施情况。 调研过程中,黄道伟深入边境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跨境合作区和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等机构,详细了解沿 【详细】
黄道伟:发挥农垦优势 抓好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
2月1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到广西农垦金光农场调研。黄道伟指出,广西农垦要发挥组织、土地、技术等优势,全力抓好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