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7日 来源: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资源条件

  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特色资源加工和产业化步伐的提速。如灵山县依靠生产优质的莪术,逐渐发展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莪术集散地,2013年,灵山县莪术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以上,亩产值达到7000元左右。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已汇聚1500多种常用中药材,年交易额达到60多亿元,药材购销辐射全国。西林县拥有丰富的铁皮草、板兰根、首乌、鸡血藤、石斛兰、灵芝等名贵中草药材,各种药材年产100万公斤以上。2013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县域有横县、三江、昭平、凌云、西林等,干茶产量分别达到3万吨、1.05万吨、8000吨、5000吨、2800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的县域有浦北、富川、柳城、阳朔、钟山、灵山、容县等,其中,浦北香蕉达到35万吨、富川脐橙23万吨、柳城蜜桔20万吨、阳朔金桔16.5万吨、钟山贡柑12万吨、灵山荔枝产量11万吨、容县沙田柚6.8万吨。丰富的特色资源及其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为打造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和加快县域特色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产业基础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广西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涌现出一批区内特色产业大县。横县为食用菌和茉莉花第一大县、凌云为茶叶第一大县、宜州为桑蚕第一大县、灵山为水果第一大县、兴宾区为糖料蔗第一大县等。兴宾区蔗糖业基本形成了“甘蔗—制糖—滤泥—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制糖—酵母及其抽提物”、“甘蔗—制糖—蔗渣—浆纸—废液碱回收”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产值达到33亿元以上。宜州市桑蚕茧丝绸产业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的产业链,蚕茧生产、茧丝绸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达到34亿元以上,茧丝绸加工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2013年,平果市铝加工企业达到16家,年生产能力达到55万吨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凌云县共有茶叶加企业110多家,其中,获QS(生产许可证)认证的企业有1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

  三、企业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广西涌现出一批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特色优势企业。如中铝广西分公司在平果市已建成氧化铝三期工程,年产氧化铝达到250万吨。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大型制糖企业,具备日榨蔗糖1.6万吨的生产能力,甘蔗总产量、榨蔗量和产糖量位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其中,“山蜜”牌白砂糖先后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广西(桂平)源安堂药业公司发展成为生产能力超10亿元的企业,其“肤阴洁”、“源安堂”两大品牌总价值为57.6亿元。凌云县的浪伏茶叶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茶叶基地通过了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家禽企业”、“首届中国农业企业科技投入100强”、“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等。苍梧县有5家茶叶企业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认证,其中,3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四、技术水平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广西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如中铝广西分公司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纯拜尔法工艺生产氧化铝的企业,生产工艺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采用的磷酸上浮法生产工艺在制糖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岑溪外贸鸡场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16个与古典鸡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有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横县国家茉莉花及制品实验室和国家茉莉花质检中心均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评审,采用先进技术定期对茉莉花老龄化低产园进行改造,把茉莉花及茶叶的良种良法推广给广大农户。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被授予“广西茶叶标准化技术示范基地”。“三江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五、存在问题

  (一)产品开发能力薄弱

  目前,我区县域特色产业以特色农业及资源加工业为主,县域特色资源加工企业设备普遍简陋,工艺普遍落后,人才严重缺乏,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区内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影响了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进步,难以形成特色优势品牌。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微型企业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总体来看,我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只有极少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色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压力较大。

  (二)品牌培育进程缓慢

  由于品牌意识缺乏,品牌经营能力欠缺,我区县域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能培育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和拳头产品,品牌培育与销售网络建设步伐滞后,企业对产品包装设计重视不够,全区拥有的国家知名品牌甚少。同时,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在推向市场时,品牌宣传力度不大、特点不突出,一些特色产业由于受到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因素制约,加上相关配套资金和政策较少,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布局较为分散,导致这些特色产品的区域特色不明显,品牌建立较为困难。

  (三)产业融资渠道较少

  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县域财力支撑能力不足,且融资手段缺乏,项目建设资金匮乏,造成特色产业发展投资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企业融资手续繁琐、条件较多、门槛较高、融资成本大,融资额度难以扶持企业大规模发展。目前,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的企业建设资金多为企业自筹资金和民间资金,除个别大型龙头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较难得到银行的大量信贷资金支持,缺少政府的重点投资与银行信贷支持,特色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经营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是制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基本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特色产品增值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蔗糖业发展存在链条不长、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桑蚕业仍停留在烘茧和抽丝阶段,高效益的织布和成衣加工几乎空白;木薯加工仍以酒精和淀粉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食用菌、冬种马铃薯、蔬菜等以单纯的鲜销为主。同时,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程度低,特别是专业营销组织不发达,产销衔接不紧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缺乏辐射能力强的专业合作联合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