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刘奕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生于1923年的刘国光已年逾九旬,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的一生当中,近七十年的时间都与经济学打交道,这期间,他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1941年,刘国光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济学专业。谈起选择经济学的初衷,刘国光说,进入大学选择经济学专业是由于读《资本论》等著作后,产生了学习经济学的兴趣。而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外敌的蹂躏,流亡生活的痛苦以及战争时期民不聊生的状况,更让人产生了经济救国的志向。

  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1979年初刘国光着手研究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要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他提出,我们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但不能迷信市场;我们要坚持计划调控,但不能迷信计划。

  进入21世纪,刘国光年事已高,出于职业习惯,老而不休,陆续写了一些东西,大多集中在讨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刘国光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但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为导向,共同富裕为目标,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两极分化为结果的市场经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