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23年的刘国光已年逾九旬,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他的一生当中,近七十年的时间都与经济学打交道,这期间,他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1941年,刘国光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济学专业。谈起选择经济学的初衷,刘国光说,进入大学选择经济学专业是由于读《资本论》等著作后,产生了学习经济学的兴趣。而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外敌的蹂躏,流亡生活的痛苦以及战争时期民不聊生的状况,更让人产生了经济救国的志向。
受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1979年初刘国光着手研究计划与市场关系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要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他提出,我们要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但不能迷信市场;我们要坚持计划调控,但不能迷信计划。
进入21世纪,刘国光年事已高,出于职业习惯,老而不休,陆续写了一些东西,大多集中在讨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刘国光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但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必须是社会主义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为导向,共同富裕为目标,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自由化、两极分化为结果的市场经济。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