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正紧锣密鼓推进实施。今年4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调研时提出,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长江经济带涉及沿江11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18%、人口占全国36%,GDP约为全国37%,其中湖北沿江最长,地处长江中游腹地,里程达1000多公里。
有专家认为,如果区域内真正能够形成联动开放开发,就会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形成强大的发展新动力,这对于沿江各地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长江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专家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开放新局面。
对这一国家战略,建始人应该关注,认真分析研究,将自己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之中。
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从“地利”来说,建始虽不滨临长江,但与长江一衣带水,与临江的巴东、巫山、奉节山水相连,自古与这些地方商贸联系紧密。从交通区位来说,建始自古有“川鄂咽喉,楚蜀门户”之称,是承东启西的“桥头堡”。沪渝高速、宜万铁路都过境建始,“蜀道难”的交通瓶颈已经突破,无论东出上海还是西进成都,都可朝发夕至;一旦银北高速贯通,更是连南接北,天二公路云桂桥至重庆天竺坝二级路正在改扩建,建始至长江港口,不仅冬季无霜,且近在咫尺。
“天时”因素。专家分析,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国民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寻找发展新引擎,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是加大力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既可提升东部沿海发展质量,同时有利于促进中西部沿长江区域的开放开发。国务院有关部委已明确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是将沿海相关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大力推进城镇化,让更多的农业人口有序进城;二是加强城际间联系,把发展潜力和空间释放出来,进而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湖北省委、省政府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可谓未雨绸缪,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规划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总基调,确定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多元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开放开发机制,强调“基础先行,产业支撑”。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提速,我省是动作频频,5月20日,在武汉成立“长江国际商会”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商会的目标就是“汇聚国内外商业资源,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等国际知名商界大佬出席成立大会。
从县域自身条件看。这几年,随着“强力推进‘四大工程’,全面拉动‘三大发展’”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理念进一步开放,全县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更浓厚。但是,当前我县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也不少,如产业层次低,经济总量小,龙头项目缺乏,人才资源匮乏等。如何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既是决策者考虑的事,也应该是企业家们谋划的议题。
也许有人觉得,一个山区欠发达县,谈什么国家战略那也未必,举个例子,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召开,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引起了我省大冶市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同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当天,大冶市政府立即启动申报。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成功入围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试点名单”,全国十二个,江南仅此一家。用大冶人的话说,这次机遇的获得,为大冶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因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大冶在资源枯竭的背景下,依然稳居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湖北经济首强县市,湖北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标兵城市。
机遇只亲睐有准备的人,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建始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李克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立足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新棋局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