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0日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白玉俊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市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特困地区,一直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但同时又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是广西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旅游资源独特,具有世界性、垄断性和唯一性特质,旅游开发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市坚持旅游兴农富民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农民就业致富的突破口,在广西率先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获得自治区推荐向上申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即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国家为积极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科学保护并开发其旅游资源,以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产品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为探索建立扶贫新模式积累经验。

  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要推动该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当前必须要结合好整市推进扶贫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推进”开发扶贫示范区等扶贫规划,以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为主要内容,以加快扶贫对象增收致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扶贫增收作用显著的品牌旅游项目。重点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规划先行,科学发展。要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坚持自然的、生态的、田园乡村风格的发展理念,以村为单元、屯为基础、农户为对象、项目为主要内容,加快编制《河池市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专项规划(2014-2020)》,注重将旅游与开发扶贫相结合,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党政主导,市场运作。首先,党政部门要切实发挥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不断加大对试验区的投入,不遗余力地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其次,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制定激励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境内外各类资金,特别是民间资金投入试验区建设,让市场担当旅游发展的主角;再次,要积极引导农民利用自有林地、耕地、建筑、资金等参与旅游开发、入股分红,鼓励实施“景区带村”的开发模式,让农民成为经营旅游住宿、餐饮、运输、土特产、手工艺品等领域的小老板。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河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奇山秀水生态财富富集的实际,紧紧围绕旅游扶贫主题,依托现有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基础,优先开发见效快、农民乐于接受,具有乡土特色、文化内涵和生态特点的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旅游扶贫“十百千”示范基地,发展一批旅游扶贫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屯、示范点,持续壮大旅游扶贫产业。

  强化职责,齐抓共管。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创建,是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一项全新工作,旅游和扶贫等部门要建立起有效合作机制,共同负责对各项工作的总体指导和协调:一产要围绕旅游扶贫调结构;二产要围绕旅游扶贫出产品;三产要围绕旅游扶贫搞服务;交通要围绕旅游扶贫上档次;城建要围绕旅游扶贫美形象;林业要围绕旅游扶贫出景点;文化要围绕旅游扶贫创特色;宣传要围绕旅游扶贫造声势;公安要围绕旅游扶贫保平安……大家如此共同围绕旅游扶贫凝聚合力,推进试验区创建步伐,力争近期取得实效,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早日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