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8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国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村信息化一直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心的大事,因为它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意义深远。迄今为止,信息化可以说都是基于个人电脑的。这样做在其它领域也许可以,但在农村就有问题了。因为农村信息化服务、使用的对象是农民。对于农民来说,价格和使用是难以越过的“两道坎”。山东大学袁东风教授领导的项目组研发出适用于农村的信息化系统,并在济宁等地进行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做好农村信息化,山东大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在山东广大农村发出问卷18000份,收回有效答卷17000多份,掌握了农民对信息化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农村信息化不简单

  电脑毕竟是高技术产品,不仅昂贵,用好更不容易

  我们可能一开始就把农村信息化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几年前开始搞家电下乡,电脑也随之来到农村。厂家纷涌而至,靠着国家的政策补贴,希望把自家的电脑推销出去。要知道,农村可是电脑最后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厂家对之寄予厚望。联想、浪潮、戴尔等14家厂商幸运中标,成了电脑下乡的“大赢家”。但结果与预期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有点“冷”。究其原因,一是贵,几千块钱对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二是难用,电脑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是有点神秘的“高科技”,想玩转谈何容易;三是维修问题,花钱不说,可能还得跑几十里路到城里。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农村信息化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电脑的普及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目前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信息化应用看似简单的农村,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农村信息化不能不顾及农民的感受。是要农民适应信息技术,还是信息技术适应农民也许需要逐步互相适应,但农村信息化却是不能再等待了。

  电脑难用谁之过

  中科院计算所李国杰院士认为,计算机产品越搞越复杂,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我们完全有可能推倒重来!”

  当我们感叹农民用电脑不易时,我们也问自己,“我会用电脑吗”估计除个别电脑发烧友外,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是,“还行吧”、“凑合用”。遇到小问题还能应付,大问题就无能为力了。

  其实早期的计算机不是这样的。那时许多人共用一台“主机”,主机由专业人士负责维护,用户在“终端”前工作,只要知道自己的业务即可,不必对主机了解多少。因为终端不能远离主机,于是个人电脑便应运而生。应该说个人电脑在信息化进程中立了大功。但电脑核心技术很快就被微软、英特尔垄断。为了追求巨额利润,他们结成Wintel联盟,产品轮番升级,个人电脑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其性能就像十年前超级计算机。电脑复杂难用,责任全在用户吗难怪李杰院士要“推倒重来”!

  随着网络的建立,很早就有人提出“网络计算机”的概念,有人甚至认为网络就是计算机。它走了一条与个人电脑完全不同的道路,有点像早期的主机,通过网络和终端连接起来。但网络计算机也并非一帆风顺,只用在了有特殊需要的地方,至今没有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传统电脑问题越来越严重。使用复杂、病毒猖獗、盗版泛滥、软硬件昂贵,这些都造成了农村信息化难以逾越的“价格门槛”和“知识门槛”。

  2005年年底,曾任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的李武强和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在探讨信息化战略时提出,随着宽带网的发展、服务器性价比越来越高,推出基于“服务器+宽带网+瘦客户机”的信息化模式时机成熟了。魏少军把他不久前写的一篇关于信息技术的文稿给李武强看,发现两人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魏少军甚至认为这是信息化发展的“终极模式”。2008年,李武强受部领导委托来到位于济南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协助工作。尚勇副部长在交待任务时指出,这种新模式可以在山东进行试点。

  勇敢的尝试

  山东大学袁东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推出新模式的计算机系统,在山东农村第一次“吃螃蟹”

  来到济南后不久,李武强与山东大学信息学院袁东风教授不期而遇。袁教授对这一新模式高度认同,立即组织队伍进行研发。研发工作得到山东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科技厅先后批准了两个重大专项,在济宁、济阳和邹平进行农业信息化试点。大家给项目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虹计划。

  为了做好虹计划,山东大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在山东广大农村发出问卷18000份,收回有效答卷17000多份,掌握了农民对信息化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按照新的信息化模式,软件不再安装在终端,而是安装在服务器。这就大大减轻了终端的负担,终端主要起输出、输入作用。新模式对病毒、盗版天然免疫:病毒对虹终端无从下手,服务器又有专业人士守卫;服务器端如有盗版也很容易查获。从而解决了传统电脑永远也摆脱不了的两大顽疾。

  袁东风说,在虹计划模式中,用户使用的不再是一台复杂的个人计算机,而是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系统。用户只和系统的终端打交道,复杂的任务都交给后台服务器去执行。“这样,用户使用信息就像用水、用电一样,家里不必配备水塔和发电机。对用户来说,原本复杂的个人计算机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简单。用户不必学习艰涩难懂的个人计算机知识,只要参考简单的使用说明即可掌握。由于结构的原因,虹终端几乎不存在维修问题。农民对这种新的信息化模式非常欢迎,认为它好学、好用。”在济宁的试点中,19英寸显示器加上“虹终端”,成本不到一千元。如果家中有液晶电视,200元的虹终端就解决问题。农民无论老幼,一个晚上就可熟练掌握。上网、QQ聊天、淘宝、天气预报、流媒体电视,农民所需要的尽在其中。

  济宁市黄屯镇金色嘉苑小区是将全镇原来的32个行政村分期迁入的新型社区,是集居住、商贸、文化、教育及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社区,社区的居民都是农民。

  一位六十多岁、从未接触过电脑的老大爷认为,“(虹终端)操作简单,我只用一天就学会了,查询天气很方便,再也不用等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了。”

  另一个家庭里,三岁娃拿它看动漫《喜洋洋》,她娴熟的点击动作让记者惊讶。她妈妈是位教师,每天都用虹终端两个小时以上,认为“虹终端运行可靠,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并提出可以添加一个与后台实时交互的模块随时解答用户的问题。村长也说:“这个设备可以当电视看,我跟孙女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不一样,我用这个,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八个月的试点期间,600台终端没有一台送回来修理,农民很容易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型计算机系统。虹计划的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农民关心的农产品价格、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选取了农业技术、医疗养生、新闻等十余个用户感兴趣的频道,并进行了个性化定制,每次开机就能收到定制频道推送来的信息,成功解决了农民信息获取途径少、效率低的难题。至此,新模式在农村应用的可行性得到验证。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