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桂金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我区坚持“两区一带”区域发展布局,发挥优势,借鉴经验,创新思路,不断完善和丰富区域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进一步深化现阶段区情认识看,只有坚持和完善“两区一带”发展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实施“双核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双核驱动”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取向

  赶超跨越是我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战略,是基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区情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倒逼出来的唯一选择。所谓赶超跨越,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加快发展,全面加快转型,力争今后一个时期再创高于全国、快于西部的“广西速度”,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各省区市第一梯队,即前10位;经济总量保持在第二梯队,即第11位至第20位。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赶超跨越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在坚持完善“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实施“双核驱动”,加快培育发展区域重要增长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长点,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加快提升新的生态环境生产力,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实现从输血型扶贫到造血型扶贫转变,是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路径。

  二、“双核驱动”的战略定位

  区域战略定位应置于全国角度和国际视野来把握,是指导区域分工和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前提。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沿边,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已成为国内外多区域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具有开发建设为黄金海岸的极大潜力。西江是我国第二大内河航道,大能力水运通江达海直至粤港澳,在国家内河水运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西江经济带依托西江水运而形成,沿岸城镇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与珠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产业链相连,已成为直接进入发达市场、加强区域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具有开发建设为黄金地带的极大潜力。

  继续把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区域重要增长极优先培育率先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机遇,统筹沿海沿边开发开放互动融合、联动发展,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设施,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集疏运体系;加快发展临海临港产业,形成石化、能源、钢铁、电子、修造船、粮油食品加工、林浆纸、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形成产业规划、基础设施、通信、物流、城镇建设等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优势,大幅度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经济总量占全区的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成为我国北部湾地区新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和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为完善形成全国沿海“两湾两角两岸”即渤海湾和北部湾,长三角和珠三角,海峡两岸新的经济布局作出重要贡献。

  把西江经济带作为又一个区域重要增长极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就是要努力争取将西江沿岸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深化东西部合作和推进两广一体化,统筹江海联动、东西互动、融合发展,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及其他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沿江城镇带建设,加快形成以汽车、内燃机、机械、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修造船等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群,全面打造西江绿色长廊,不断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西江经济带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高,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两广一体化的先行区、东西部合作的示范区,为探索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重要贡献。

  三、“双核驱动”的经济中心城市

  增长极理论认为,通过将区域中心城市培育打造为核心经济增长区,发挥极化和扩散效应,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布局,从而实现区域联动均衡协调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一般可以理解为具有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地位,产业实力强,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集聚地和辐射带动核心地。我区14个设区市中,目前真正成为辐射能力强的经济中心城市一个也没有,但从各方面条件看,南宁市、柳州市现有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可选择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重点培育加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南宁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定位,柳州市围绕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名城和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定位,加大产业振兴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综合交通系统建设,突出打造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吸纳人口聚集,逐步培育成为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优、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四、实施“双核驱动”的着力点

  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首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的必然要求。对我区来说,就要紧紧抓住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这个“牛鼻子”,在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把已部署的改革项目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目标。

  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互利共赢实效。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是释放区位优势、提高开放水平、加快赶超跨越的必然选择。对我区来说,新阶段深化开放合作,就要树立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理念,充分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合作平台,以及“南宁渠道”等合作机制,提升与东盟合作的水平与质量,加大对粤港澳台及欧美日韩开放力度。更新招商引资思路,重点开展金融、科技、管理、人才、智力等的引进与合作,全力落实合作项目与事项,更加注重互惠互利的共赢实效,全面提高我区整体发展水平。

  振兴产业,在壮大实力中优化结构推动转型。加快产业振兴是缩小我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实现赶超跨越的根本途径。对我区来说,就要在加快产业总量扩张的同时,以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加大力度,在培育更多大企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上狠下功夫;在抓好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狠下功夫;在加快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专业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上狠下功夫;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产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铝、有色、锰、蔗糖、桑蚕、林浆纸、畜牧、水果、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生态等具有明显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规模大、加工深、质量好、效益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经济,以特色吸引眼球,以特色打造魅力,以特色造就王牌,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赶超跨越的重要生力军。对我区来说,加快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就要加快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工商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创建、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尽快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树立“非禁即入”观念,放手让民营企业进入已放开的投资领域,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各类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帮助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负担重等突出问题,使民营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赚到钱、快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市场活力。

  强化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竞争力。山川秀美、碧海蓝天、空气清新、环境优良是我区最大的财富,也是后发崛起、赶超跨越的重要基础。必须强化“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在工作中切实做到对环境欠账企业一律从严整治,对生态环境脆弱地方新建项目一律从严控制,着力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点,鼓励企业开展循环式生产和清洁式生产,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更加注重水源、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合理调控、引导高载能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善民生,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区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打好扶贫攻坚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确立统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重点把稳定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温饱、尽快脱贫致富作为根本任务,在政府主导下,创新扶贫方式,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和对口支援扶贫成效,使贫困地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能够过上殷实的生活。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