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0日 来源:右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发展产业 增强“造血”功能

  采访中十八大代表、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吴天来告诉笔者,近年来,为了探索一条适合山区群众致富的路子,他先后带领群众发展过种桑养蚕、食用菌培植、生猪养殖、中草药种植等多项产业,目前,他们村的群众收入已是逐年增加,并且走在了全县前列。最终他总结得出一条宝贵经验:“山区群众,只有不断发展产业,才能逐渐脱贫。”

  去年以来,凌云县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总抓,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老干局、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等中区直单位的倾情帮扶下,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到11.2万亩,创建有机茶1.5万亩,去年干茶产量4159吨,产值2.3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产干茶50吨,产值500万元,同比增长46%;积极推进油茶良种基地和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去年实施油茶低改1万亩,新种油茶3000亩,全县油茶面积达23.8万亩,茶油产量1200吨,产值4800万元,今年新种油茶1490亩;着力打造烤烟生产示范基地,去年种植烤烟5903亩,干烟产量1.16万担,产值达1051.55万元,烟农户均纯收入2.35万元,今年已完成烤烟移栽7056亩;狠抓“万元”桑蚕示范点建设,全县桑园面积达到5.06万亩,去年养蚕3.28万张,鲜茧产量2.6万担,产值4722万元,养蚕户均收入1.2万元,今年又新种桑树4003.5亩,已发放蚕种2873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扎实推进养鸡示范小区建设,去年林下养鸡出栏340万羽,建成养鸡集中区10个,培育万羽规模养殖户220户,实现产值1.05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32元,今年已出栏肉鸡147.34万羽,同比增长38%;今年还完成了台湾麻竹种植4200亩、珠防林种植5000亩,育苗“十大功劳”500万株、核桃150万株、杉木400万株。

  拓宽融资 破解发展瓶颈

  “这50万元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啊!没有这50万元,我们的养猪合作社就没办法建立起来,也就没有了现在的发展。”凌云县沙里瑶族乡利民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文学不无感慨地说道。去年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小打小闹的养猪户,现如今他所经营的养猪合作社是全乡规模最大的养猪基地,直接带动1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这完全得益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给予刘文学的50万元贷款支持。

  资金紧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但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农村群众融资困难重重。不少想在家乡发展产业、搞创业的群众苦于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已在凌云县创新推出了“三台一员”的开发性扶贫模式:即以凌云县、乡两级政府为管理平台,负责企业、个体贷款申请的推荐;以百色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公司和当地产业龙头企业作为贷款平台,负责向银行统借统还贷款;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担保平台,负责为贷款提供担保;挂职干部作为驻地专员负责业务推进及贷后管理工作。以优惠的利率为凌云县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贷款,大力扶持茶叶、油茶、桑蚕、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