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8日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杨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所谓区域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和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扩张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突出、经济效益显着,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打造区域特色已成为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和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区域特色是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目标寻求。一般说,各个旗县市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人口与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决定了各自发展的区域特色。县域旅游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的产业特色等等。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

  打造区域特色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竞争是最高法则,拥有竞争力是每个市场主体所追求的,特色是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并创新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打造区域特色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市场竞争的领域、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分割、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已被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所替代。在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资本等要素的趋利性特征明显,可利用社会资源有限,因此,立足市场需求,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造区域特色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各地经济发展不仅是要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质量,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强化区域特色,大力发展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各地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抢占市场、抢占人才、抢占资金的竞争,其实质就是各自优势的竞争、特色的竞争。只有通过创新,发挥竞争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大潮中取胜,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立足市场需求和本地情况,发挥和挖掘区域比较优势

  各旗县市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区位特点、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存在有别于他地的特色和优势。但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未必就能形成特色经济;没有资源优势,未必不能形成特色经济。没有资源可以引进资源,没有技术可以引进技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拥有优势:一是要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比较中求生存,在优势中求发展;二是要分析市场,深挖需求,谋求特色和优势。资源总是稀缺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它们必须被放置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才能有效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但特定的环境正是要通过“人谋”才能获取;三是要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单有自身的资源优势,而现有条件下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能发展;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备发展的能力,也不能脱离实际,搞冒险主义。

  二、合理布局和引导,突出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各旗县市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优势和市场分工要求,进行总体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及部门发展规划,自觉地在区域、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分工协作体系之中找准位置,选准主导产业。要围绕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拟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鼓励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适当集中,突破“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模式,通过“一县一业”或“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发展专业化生产,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资本运作如兼并、联合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扶持一两家产业链条长、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要以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产业关联度为纽带,加强产业的空间整合,要引导行业内各企业把市场需求、实际能力、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定位主导产品,在同行业中优化产品布局,以达到整个行业的整合效应。通过各产业、企业间和产业、企业内的联动发展推动以一两个产业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切实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实力。

  三、提升产品的技术价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特色产品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生产它的特色技术。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产品,技术级别不同,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也截然不同。对于特色产品来说,它起初往往技术含量不高,具有初级产品的特征,但是特色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始终建立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靠科技形成的特色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而科技含量低也是阻碍县域特色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用新的技术更新改造老的生产工艺,推进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及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这是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技术提高了,生产规模扩大了,特色经济才能真正地造福一方人民。

  四、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扩张力和带动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区域同样需要品牌。以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名牌企业为龙头,作为沟通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较好地解决产、供、销三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减少市场风险。这不仅有利于把分散的生产者联结成有机整体,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而且有利于改变生产特色产品的散户和小企业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国际标准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积极动员全行业共创区域品牌,提升行业形象,提高相关商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力争做到创一个名牌,兴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搞好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名牌优势企业为主体的资本运营,带动其上游企业、下游企业及平行企业共同发展,促进名牌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夯实区域特色的人才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日益突出,要打造优势产业,关键在于人才。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坚持科教兴县,切实加强科教、人才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传统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引进和培训适用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突出抓好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劳动者素质。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重德才、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单位班子成员中熟悉经济工作、对经济规律有较深认识的人员比例。要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旗县市党政正职至少任满一届,以更好地克服急功近利和保持政策措施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特色经济的打造和发展。

  六、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服务特色经济的优良环境

  在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膨胀中,企业的决策往往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经营活动也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市场形势有好有坏,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挤压在所难免,如果不能做好超前谋划和引导,对区域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会形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除了做好产业总体规划和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外,还要善于在信息支持、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区域特色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行分类调查,弄清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市场形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及时发布给有关企业,让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参考。还要多听取企业的想法和呼声,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一些重点和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引导各方面力量,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县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政策法规、人文、生态环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