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6日 来源:农民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能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对能源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时,容易忽视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影响对能源战略规划的决策。一是高估节能和降低能耗的潜力。二是对能源发展的环境容量制约问题重视不够。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最大危机不是资源问题,而是环境生态问题及其带来的国际争端,而我国在这方面显然准备不足。三是依靠传统能源很难同时满足农村和城市对能源的需求,如果不早作应对,农村与城市争能源的矛盾将在未来突出表现出来。针对以上几个易被忽略的能源问题,建议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在制定能源战略规划时充分关注和考虑,并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为保障“十一五”节能目标顺利实现,在摸清家底、客观评估我国节能潜力的前提下,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工业能耗系数为农业的5.44倍,为第三产业的5倍,优化结构的节能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切实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扩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倡导理性消费,将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有效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出口。三是综合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能源使用成本和消费价格,促使企业和用户主动节能。四是利用公共财政支持节能。五是创新监管体制和机制。六是加大宣传,变节能为全民自觉行动。

  打破传统“能源”概念和观念的束缚,拓宽领域,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为解决未来农村与城市争夺能源问题,目前较可行的途径是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产业,打造“绿色油田”和“绿色煤田”,替代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力争实现农村能源“自给自足”。

  生物质产业是以作物秸秆、林木残体、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和利用不能耕种的边际性土地生产能源植物(如甜高粱、木薯和甘蔗等)作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发展生物质产业,除解决农村能源和补充城市能源需求外,还有利于解决农村秸秆燃烧、畜禽粪便污染水源等环境问题,有利于发展一批中小型生物质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发展生物质等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一是可结合落实《可再生能源法》,通过设立全国性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集全民之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为降低操作成本,不增加用户负担,运作方式上可考虑将现有的三峡基金等部分政府性基金转换用途,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事业。二是可参考国外有关政策和经验,实施财政资金投入、贴息贷款、免征产品增值税、实行“绿色”油价和电价等优惠政策,扶持和建设一大批生物质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区分轻重缓急,系统制定能源应对战略。重点解决石油短缺和煤炭的逐步替代问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