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28日 来源:大公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图:郭世昌(右)接见外宾

  河北人口六千多万,百分之七十是在农村。2003年初,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上任不久,针对河北实际,提出「强县富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战略构想。经过几年实践,初见成效。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的郭世昌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三大战略举措。

  重点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从所有制结构讲,主要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发展县域经济既是富裕城镇、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也是富裕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城镇功能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逐步到位,又为县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先导,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以产业聚集为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随著城镇化的推进,农民进城就业,继而进城安家。农村留下来的农民减少了,城镇化又节约了土地,农村人均耕地及其它资源增多了,较普遍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才能成为可能,农业现代化也才能够实现。加上农村二、三产业配套发展,农民才能富裕起来。只有农民富裕起来,新农村的建设才能到位。否则,八亿多农民靠减税、反哺是难以实现小康的,也无人有能力出资替全部农民建设好新农村的。因此,推进城镇化又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反过来看,按中国的国情,城镇不可能把大多数农民都安置好。如果不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村农民生活质量不能随著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就会发生过多农民拥入城镇、无业可就的现象。这部分无业农民比农村贫困农民还没有生活保障。不仅会出现返贫,而且会使城镇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建设新农村又是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可见,三大战略举措是互动的,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进度、同力度推进。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郭世昌说,无论建设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不是只解决现有城市居民问题,如果那样,城乡差别将继续扩大,贫富差距也难以缩小。而应包括解决现有农民一部分将要进城就业和安家的问题。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为进城农民开辟就业岗位,将进城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甚至是更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城镇不仅不能排斥农民进城,而且应该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安家排除体制障碍、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管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难以解决现有全部农村的问题,但它是解决将来留在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应随城镇建设标准的提高而提高,其原则就是缩小城乡差别,使未来农村的农民与城镇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大体接近、各有特色,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