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29日 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产体系。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在保持联产承包责任制稳定不变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构建区域化格局,按照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原则,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作为经营整体,科学、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富有竟争力的主导产业实体,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走上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条件。 
     
    一、河池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与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河池市党委、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通道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先后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和“抓城郊、促两带、上项目、办基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扎实开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河池市在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民从中得到较多的实惠。 
     
    1、按产业化发展方向,连片规划建设 
     
    河池市委、市政府科学分析当地资源优势,建立了“东部西南出海大通道沿线高效农业经济带”和“西部红水河流域生态特色农业经济带”。 
     
    河池市的西南出海大通道沿线高效农业经济带,是以公路主干道为轴线,构建罗城、都安两县98公里公路沿线山葡萄产业带,宜州市至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60公里公路沿线桑蚕产业带,宜州市至罗城、环江两县280公里公路沿线糖蔗产业带,环江70公里公路沿线速生桉丰产林产业带;南丹县、天峨县150公里优质林果产业带,构建金城江至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200公里公路沿线绿色农产品产业带,都安、大化110公里红水河水产养殖产业带;构建东兰、巴马、凤山三县130公里公路沿线油茶、板栗产业带和风山县100公里公路沿线八角产业带。形成九条特色、规模和效益相统一的特色农业"百里长廊"。 
     
    河池市建设的红水河生态特色农业经济带,是以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养业为主导,以绿色、生态、优质、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占领市场。重点要抓好经济林果、板栗、八角、山葡萄、中草药材、旱藕粉丝、竹藤编织,以及山羊、香猪、香牛、鹅、瑶山鸡、三乌鸡、银鱼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两大经济带的建设主要通过基地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之路,把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2、以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产业规模 
     
    为了继续深入搞好产业开发,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以"项目带动"为主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公路沿线实施万亩高产高效糖蔗、万亩优质瓜莱、万亩优质桑蚕、万亩毛葡萄、万亩长角辣椒、万亩速生桉、万亩牧草养牛、万只鹅养殖、万亩经济果木林等示范项目。 
     
    3、发展建设“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 
     
    “一县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宜州、罗城、环江百里高产高糖甘蔗长廊,已建有糖料蔗生产基地50余万亩,其中吨糖田15万亩;罗城、都安的百里毛葡萄长廊,已种植毛葡萄近10万亩;宜州至环江的百里桑蚕长廊,建成优质桑蚕基地22万亩;东兰百里板栗长廊面积达30多万亩,巴马县百里油茶长廊,百里林果、百里生态绿色农产品、百里速生桉、百里八角林等长廊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和产业优势。 
     
    4、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 
     
    近年来,河池市先后涌现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香粳、香猪、菜牛和川山凉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香蒜、野生毛葡萄和山野葡萄酒;宜州市的蚕丝、沙田柚和牛肉干;金城江区的野生甜茶和生姜;南丹县的瑶鸡、长角辣椒、黄腊李和瑶山红梨;东兰县的板栗、腊月橙、红七柚、墨米、中药材和三乌鸡;巴马的长寿系列产品、茶油和香猪;凤山八角,天峨的桐油和大果山楂;都安、大化两县的黑山羊、山野葡萄、旱藕粉丝和黑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岭牌"山葡萄酒、书画纸和竹藤编织工艺品等特色农产品。国家有关机构授予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中国香猪之乡";南丹县为"中国瑶鸡之乡" 、"中国长角辣椒之乡" 和"中国黄腊李基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东兰县为"中国板栗之乡" 和"中国三乌鸡之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中国环江香猪原产地";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中国都安山羊之乡"、"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 和"中国野生山葡萄红酒基地"。南丹县的水果注册了"丹林" 牌商标。 
     
    5、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到"十五"期末,河池市先后组建了博庆集团和罗城凤糖集团;罗城、都安山葡萄酒厂、河丰药业和富源药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了宜州、罗城、环江、东兰、凤山缫丝加工等主体企业;培育了宜州肉类冷冻加工厂、巴马原林香猪开发公司、大化畜牧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环江食品发展公司为龙头的畜牧加工企业。 
     
    6、建设相配套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河池市先后建设发展了50万亩糖蔗生产基地;40万亩山葡萄种植生产基地;10万亩中草药基地;60万亩速生桉生产基地;30万亩桑蚕基地;80万亩山油茶种植基地;30万亩八角基地;80万头香猪、30万头菜牛、100万只山羊的养殖基地;70万亩板栗种植基地;20万亩烤烟基地等,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原料。 
     
    7、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全市已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46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45个(其中,总资产500万元以上的15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7家),中介组织带动型65个,专业市场带动型9个,其他类型27个。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5个,入会会员近2万多人。 
     
    8、农民收入高速增长 
     
    根椐农村住户统计调查资料反映:2005年河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2元,比2001年的1384元增加528元,增长38.15%。2001年到2005年平均增长8.42%。  
      
      
    9、河池市农民收入水平现状的评估 
     
    就总体而言,河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广西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95元,河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2元,河池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国的58.74%、为广西区的76.63%。2005年河池市在农村住户调查总体的1140户中,仍有508户的农村家庭住户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占总体的44.56%。其中:年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农村家庭住户占调查总户数的4.30%。     
      
      
    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及生产要素仍然严峻 
     
    近几年来,在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了以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夺取农业增产增收的突破口,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本地名特优产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了河池市农村经济的建康发展。但是,就目前条件而言,制约河池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及生产要素仍然存在。 
     
    1、河池市地处大石山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因素,全市广大农村山多地少是制约农村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直接原因。 
     
    2005年底全市人均拥有耕地0.78亩,其中水田人均0.36亩、旱地人均0.42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变化,河池市这种在耕作土地上执行小块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的不利因素日渐显露。如: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新技术、新产品难以推广应用、生产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这些缺陷的存在制约了全市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阻碍了河池市农村经济走集团公司化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 
     
    2、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受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及加工能力不足的制约。 
     
    近几年来,河池市部分大宗农产品均获丰收,由于本地市场需求量有限,新鲜农产品抢占外地市场存在着运输保鲜及成本高等困难及问题。造成了部分农产品当地市场价格大幅度地下降,部分农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出售还是无人问津,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2002年的茶油每市斤产地出售价最低价仅2.60元,当地农民讲茶油同矿泉水一样卖。2003年的龙眼水果,在部分产地农民在果场出售价仅为每斤0.50元。2004年的八角生果农民出售价仅仅为每斤0.50元,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市场需求量影响的因素,也有产品价值自然回归现象影响的因素。同时反映出河池市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未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也反映出全市农业产品加工能力的严重滞后及开拓市场能力不足等。随着本地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本地农产品的大宗农产品产量将会逐年提高。如近几年扩种的板栗、柚子等水果类产品产量将逐年增加,这样农产品加工能力严重滞后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产品难卖的现象逐步扩大,将会严重制约着河池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之年。这就要求河池市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要提高认识,抓住历史机遇、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扎实推进河池市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加快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文化和生活水平。 
     
    1、抓住机遇,促使龙头企业有更大的发展 
     
    龙头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企业,它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龙头企业的兴衰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龙头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搞活经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明确经营方针,要立足农业求发展,把农业开发的文章作足做好,要在不断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要在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多下功夫,实施名牌战略,用优质名牌产品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通过竟争得到发展和壮大。 
     
    2、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增强产业化经营组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继续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适时引导向紧密型发展。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产品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特点而不同,在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的基础上,应允许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 
     
    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继续深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龙头企业要加强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切实抓好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有关的专业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加强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在继续加强农业技术特别是成套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等,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4、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农户和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保护和调动农户及企业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户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及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等,要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5、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在产业化经营中,农户和龙头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既要承担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有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发展产业化经营,必须充分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都要由农户和企业自主决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方式的选择,也必须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意愿,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提供帮助,但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农户和企业的意愿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6、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农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当前,河池市在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干部,要深入到农户和龙头企业中去,有针对性的开展深人细致的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要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要急农户和企业之所急,尽可能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实践中要勇于探索,把中央的政策与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快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实现河池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河池、文化河池、生态河池、平安河池工作思路的重要基础,是河池市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体制上、观念上打破城乡壁垒,按市场法则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要充分拓展农民的生存空间,有计划地开放全市的中小城镇让广大农民自由流动,要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经济辐射的作用,全市各中小城镇要有计划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加速河池市工业化建设的进程,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实现农业产业在经营的规模和水平方面有所突破,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要大力拓宽流通渠道,建立和完善流通体系,为农产品市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服务,让经营者满意,使农产品顺畅流通等,是加快河池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主要和有效途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