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龚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刚刚闭幕的“两会”为我们构思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何谓“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包括自然生态平衡、人民生活富足、经济运行有序、文化建设繁荣的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包括一个诚信有序、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环境。如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这是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县域商业银行的一个挑战,也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首先,要转变经营观念,创新金融服务。为迎接“入关”带来的激烈竞争,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都在为“股改”进行机构和人员的“瘦身”,有的商业银行已基本放弃了农村这一市场。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人才,可创造出新的市场和效益机会,将成为我国“十一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当前要解决农村金融主体偏离、金融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的问题。要改变我们以往怕沾“农”的固有思维,不要老想到城市里去分一杯羹,县域商业银行应该从体制和业务上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县域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道路。比如:股份制改造是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呼声最高的,似乎所有的问题在股份制面前将迎刃而解,而现实却一再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股份制现代商业银行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但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其实我们在探索改革面前要应时应地而变,既要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建立公司治理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要面对目前我国大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建立不同体制不同层次并存的金融机构格局,服务于不同经济类型不同人群的农村金融市场。这是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的一个机遇,也是改革发展的一种选择。

  其次,县域商业银行应该找准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目前,中小企业、个体户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但他们在我国经济中还处于弱势群体,是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扶持的主要对象。县域金融机构可围绕着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方面做足文章,把金融资源与地方经济资源结合起来,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以此为引擎带动县域相关特色经济开发,形成多条规模化产业链经济共同发展。以地处福州北部的山区小县——闽清县为例,虽地小人寡,但农产丰饶,自古就有陶瓷生产的传统。改革开放后,闽清四大商业银行把建筑陶瓷行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扶持,近几年来投放3亿多元资金扶持30多家民营企业引进现代建陶生产工艺和技术,2005年末建陶产值达20.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值47.72%,建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矿藏开发、机械制造、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纸箱包装、饮食住宿、娱乐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安排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而且为地方财税收入提供了重要来源。

  第三,县域商业银行要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要扎扎实实地推动国有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包括了从管理体制到员工素质、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在县域商业银行实行更加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体制,培养全员经营的理念,造就一岗多功能,一人多职务的全能型员工,适应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伸缩多变的需要。更有力推进业务发展和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减少以至于杜绝内部经营风险的产生。更全面推进后勤保障工作社会化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非经营费用的开支。以改革促进竞争,以竞争来不断完善改革,这是县域商业银行在新农村这一大市场竞争中应走的改革之路。

  一仟多年前,充满人文情怀的诗人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小农经济下的世外桃源,但那只是诗人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十年、二十年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桃花源将成为现实。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的信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