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市场化、工业化、农产品产业化和城镇化是其四个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我国县区的状况看,全国2054个县中,只有很少县区可以达到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县域经济。绝大部分县区的科技发展水平还很低,或者是基本没有什么现代科技的产业。对大多数县区而言,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根本不明显。发展高科技的县域经济目前看还普遍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一是县区科技意识淡薄,劳动力教育和技术素质低下;二是县域所需的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基本上是自然资源经济,并且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极其严重;三是科技推广应用面不大;四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五是缺乏足够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投入;六是缺乏足够的科技信息交流手段等等。
为此,我们首先需要重新认识在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作用及其定位。县(市)是落实科技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前沿阵地。县(市)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最基础的环节,也是当前最薄弱和不受重视的环节。能否建成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县(市)科技工作至关重要。县(市)科技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具体体现。实现全面小康,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必须依靠科技工作。县(市)科技工作是将科教兴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主战场,县(市)科技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教兴国在基层落实的效果,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支持和理解。县(市)科技工作直接面向企业和广大农民,直接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在促进科技第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作的过程中,县(市)科技工作处于把握当地需求,识别、吸纳适用技术的关键环节,直接为科技成果转化构筑供需合作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加强县(市)科技工作。
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分析,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此,必须依靠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那么,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哪些作用呢?
一、县域经济必须依靠科技项目发展契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技术是保障。在很多县域经济发展地区,大多是以实施县域工业化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方式,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代价很大,教训深刻。所以,我们在实现县域工业化的过程中应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为此,必须要有县域经济的高科技发展战略。一是根据县域情况,开展高科技项目的招商引资活动,要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这一契机,全面加强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大中城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前来兴办高新技术项目。二是着力巩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活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含量
一是因地制宜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二是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努力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促进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并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三是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技术比武活动,激发工人群众的小改小革和创造发明的热情。县域技术创新示范,要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引导和促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心,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科技进步作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把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化发展
包括农作物良种化、高效养殖科技、农产品加工技术、避灾农业科技、农村科技引导与培训。另外,要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自己的农业科技人才,并创造环境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县(市)农业科技工作要面向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立足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坚持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以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有效的技术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各类科技发展计划及科技专项计划,有效地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开发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这是我们做好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方面,科学技术是载体,高新技术是动力。近年来,很多县域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不高,大部分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产业化组织松散,产品结构层次较低,有影响的主导产业少。从一些县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和发展的趋势来看,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产前优质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中深加工及加强产后销售、信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果将大科技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将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四、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增强科技意识,创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大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专家顾问制度,积极推行科技人员以技术投入和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分配,充分发掘科技人员的潜能。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科技普及工作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使科技真正成为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竭的原动力,通过科普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是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一个突出的新特点,就是应突出科技含量高,只有普及科技,实现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化,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五、要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特别是健全政府的科技部门和农技服务体系
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从新形势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来看,县(市)科技部门应充分发挥下列跨部门的综合职能:加强对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统筹规划,推动本区域的科技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组织、协调和指导当地的科技工作(包括行业科技工作),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工作;建立发展科技服务体系机构,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科技产业发展,以科研为动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稳定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组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六、加快县域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活跃健康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县域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离开了信息交流,就无法顺利健康运行。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对于有效缓解长期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农产品销售、技术难寻等矛盾意义重大。目前很多在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已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农产品交易、技术交流,初步尝到了信息畅通的甜头。很多县域都应尽快制定出信息体系建设规划。一是进一步加大县域农网(局域网)建设步伐,所有的乡镇和有条件的乡村都尽快接通互联网,体现出让农民知道干什么、学会怎么干、知道产品卖到哪里去的办网宗旨,真正发挥向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县乡一级设立多种形式的信息协会,采用报纸、信息橱窗、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农民及时提供生产、经营信息。信息网络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有利于农民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成为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