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赋税”催生乡镇新体制
长期以来,乡镇干部人员臃肿,在一些纯农业区多靠农民负担养活。如果说以前喊干部分流还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随着农业税的废除,乡镇机构及其人员的“精简”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开展之际,反思以往乡镇撤并、精简的教训,尤为必要。
乡镇撤并:虞城县的反复与反思
■ 半月谈记者 李钧德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庞大的乡镇机构已成为农民负担反弹的最大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大乡镇撤并步伐,使人员得到精简,已成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当务之急。然而,记者在河南农村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省乡镇撤并工作进展缓慢。有人干脆称之为“纸上谈兵”,虽有文件落实却难。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1年9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就联合下发了《河南省撤并乡镇工作实施意见》(豫办[2001]37号)。文件要求对平原、丘陵地区3万人以下、山区区域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的乡镇进行撤并,以减少地方财政开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文件同时提出:撤并乡镇工作于2001年9月开始,2002年1月底前结束。
据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河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该文件规定,全省大约有470余个乡镇需要撤销或合并。按照两个、三个并一个的原则,全省大约可以减少乡镇200余个。但由于缺少相关的配套政策,人员无处分流,这个文件的精神至今也没有得到落实。尤其让人泄气的是,全省动作最快的虞城县,当时合并了3个乡镇,后来也因人员、债务等问题难以化解,又恢复到原来的格局。
为了弄清乡镇撤并工作的难点所在,记者到虞城县进行了采访。
据虞城县民政局局长康进京介绍,按照省里当时定的标准,虞城县应该撤并的乡镇有9个。但考虑到上面对干部分流没有具体政策,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先选3个乡镇作为试点。经慎重考虑,又参考了外省的经验,县委县政府最终决定,撤销大侯、八里堂、三庄等3个乡镇,分别合并到相邻的营盘、贾寨、稍岗。2002年4月8日,县委正式下文合并,到2003年4月底分开,合并后的乡镇只运行了一年时间。
据记者了解,造成乡镇撤并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乡镇机构庞大,人员精简困难。即使勉强合并,如果解决不了人员分流问题,撤并乡镇的目的也很难达到。据曾任大侯乡乡长的刘克俊介绍,大侯和营盘两个乡合并前,大侯乡有干部职工138人,教师280人,营盘乡的干部职工人数比大侯乡还多。两个乡合并后,乡财政供养人员达到800多人。僧多粥少,工资发不下来,再加上两个乡都负有几百万元的债务,干部职工成天打着标语到市里上访、告状,乡里各项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乡里又不敢随便分流人员,对不少乡镇干部来说,分流就等于下岗,只有回家一条路。在基层,能进到乡镇政府工作,要么有本事,要么有背景,你让谁走不让谁走?如果来真的,弄不好就会影响稳定;如果不来真的,乡镇包袱势必越背越重,合并的目的也难以达到。实在左右为难,最后只好“各回各家”。
贾寨镇党委书记耿令华告诉记者,他们镇土管所原有15个人,八里堂乡土管所有10个人,两个乡镇合并后,25个人天天围着农民的房子打转转。一见谁家盖了新房,马上就跑去收费、罚款。因为过去分属两个乡镇,罚款标准还不一样,同样是3间新房,有的村罚1000元,有的村罚500元,农民意见很大。计划生育检查、结婚登记,因为人员没有分流、各有一套人马,干脆各弄各的。上面让填报表,也是各填各的,最后再由镇领导把两个表上的数字相加后上报。
二、乡镇财政缺口大,债务负担不平衡,也是造成乡镇撤并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耿令华告诉记者,贾寨镇和八里堂乡合并后,债务加起来差不多有1000万元。尤其是八里堂乡,欠的还都是个人的钱,债主成天追着屁股要。合并前3个月,仅法院的强制执行通知书,乡领导就接到10多份。欠账那么多,上级不管,集体没有,又不敢向群众伸手,就是神仙也没办法。尤其是实行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收入大幅减少,光发工资都不够,如果再还旧债,日子根本没法过。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最后还是决定“好合好散”。
合并后的营盘乡日子也不好过。两个乡合并前,大侯乡有个农田水利方面的世行贷款项目到期,需要偿还。合并后,县财政直接从营盘乡的财政转移支付款中扣除了应该偿还的贷款30万元。此举引起了营盘乡干部的不满。这些干部说,我们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凭什么替大侯乡还贷款?于是,40多名干部跑到市政府,要求给个说法。2002年夏季收农业税时,两个乡的群众都怕自己交的钱被另一个乡使用,或用于还账,干部们则怕自己收了税款却发不了工资,最后,对上级的交税通知,他们干脆都不理不睬。
据虞城县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种种矛盾难以调和,2003年4月,一度被撤并的大侯、八里堂、三庄等三个乡镇,各自又恢复建制,县里也重新配备了领导班子。但是,因为人员负担太重,这些乡镇日子都很难过。据刘克俊介绍,由于去年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而乡里的人员、开支压缩不下去,到今年4月初他离开大侯乡时,乡里的债务已经超过400万元。最多的一天,他曾经接到法院的4份“强制执行通知书”。
贾寨镇党委书记耿令华告诉记者,仅去年一年,贾寨镇就新增债务70多万元,加上陈账,贾寨镇外欠债已达540万元,今年农业税全部减免后,光靠工商税收,全乡干部职工不吃不喝,差不多也要10年才能还清欠账。
据虞城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介绍,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乡镇收入急剧减少,2004年秋季,商丘市又组织各县进行了一次乡镇机构改革,要求大乡保留77人,小乡保留71人。按此标准,虞城全县需要分流干部职工近5000人。个别人多的乡镇,需要分流300多人。后来,也是因为上级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市县财政难以支付巨额人员安置费用,这一改革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总结是报上去了,人员却没有减下来。
有着22年乡镇工作经验、现任虞城县广电局党组书记刘克俊认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业税全部取消以后,乡镇撤并、人员精简工作势在必行,这也是保证农民负担不发生反弹的治本之策。问题的关键是,要想减负,必须减人;要想减人,必须要精密部署,统筹安排,不能简单地向社会上一推了之。对这个问题,国家要早下决心,尽快拿出方案和政策。如果对债务和人员问题解决不好,撤并乡镇的目的就很难达到,减负工作就会始终存在隐患。
(半月谈内部版2005年第5期)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