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 朱方容
县域经济在我区国民经济总量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大力发展。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县还是以农业为主,发展县域经济要立足农业这个基础,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我区位于亚热带,具有发展蚕桑业的天然条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我区蚕桑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已成为全国蚕桑大省区,与江苏省并列全国第一。蚕桑业已成为我区的主导型产业之一,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我区容易开发成功的“短、平、快”项目,已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之一,深受农民和基层领导的欢迎。很多农民通过种桑养蚕,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的路子。2004年53万户蚕农中,平均每户养蚕收入达3218元。蚕桑产业集群,包括种桑养蚕生产蚕茧、蚕茧收购、蚕茧初加工(烘茧)、缫丝、织绸、印染、丝绸制品、茧丝绸贸易以及蚕桑种子种苗、蚕药等蚕业物资的生产供应和蚕业相关服务,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附加值高,可以培植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发展蚕桑业对于稳定我国原料蚕茧的市场供应,保持我国亚热带蚕业的领先水平、维护我国蚕业的主导地位均有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丝绸消费将会持续稳步增长。近来,国家提出“东桑西移”区域性结构调整方针,以确保我国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在世界茧丝绸业的主导地位。我区作为蚕桑大省,蚕茧产量目前已占世界总量的13%,茧丝绸加工和贸易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制定措施,打造桑蚕产业集群,建设成蚕丝绸生产加工的大省区。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积极扩大蚕茧在市场中的份额,牢固确立蚕桑大省区地位。各市县要因地制宜依照农民的意愿确定区域主导产业,立足现有基础,优先发展已具规模的蚕桑优势产区,着力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蚕桑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加快完成国家“东桑西移”区域性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任务。
二是实施蚕桑良种工程,加快蚕业科技进步。加大对蚕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和蚕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扶持,完善蚕业科研设施、改善科研手段、提高蚕桑良种繁育能力,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蚕桑技术服务网络。针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和开发,加快蚕桑优良品种的培育,解决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针对广西蚕茧特点,研究提高茧丝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成套加工技术。扶持自治区级桑蚕原种场、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中心、蚕种冷藏孵化中心和10个重点蚕种场的建设,扩大其生产规模;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和质量检验、监督,确保优质蚕种的生产供应。建立健全县级蚕业技术推广站、乡镇养蚕服务部和村级养蚕服务网点。扶持和引导蚕区养蚕能手建立小蚕共育室或小蚕公司,实现小蚕饲养专业化、大蚕饲养简单化;建立蚕桑科技示范区和示范户,开展各种层次的蚕桑科技培训,加大蚕桑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蚕桑的生产效率和茧丝质量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和优化蚕茧收购和流通体系。要积极调动社会资金,扶持新蚕区建设收茧站,开展蚕茧收烘技术培训,推广优良烘茧灶型或烘茧设备;积极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合作烘茧,就地进行蚕茧的初加工,统一运销,降低运销成本,解决卖茧难问题;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经营经验和流通渠道的个人和单位,建立蚕茧基地,从事蚕茧收烘、蚕茧运销,培植贩运大户。在蚕茧重点产区建设功能齐备的茧丝交易市场,以及相关的烘茧、质量检测、仓储、运输等服务体系,通过市场构建开放、统一,高效的营销网络,加快蚕茧流通。
此外,还要改善投资环境,培植和打造茧丝品牌,在做大做强我区茧丝绸贸易业上下功夫。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国家权威报刊媒体发表和转载广西国史学会专家何成学的理论文章
广西国史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研究员在纪念建党百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中,以高站位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光辉历程》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权威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8日第5版专版头条,该文系2021年广西社 【详细】
以产业集群打造新的增长极 为推动钦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2017年视察广西时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中,广西充分释放“海 【详细】
陆金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各地积极发挥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蔗糖、粮油、果蔬 【详细】
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 走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思考
灌阳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多年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0841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96.19%,实现减贫史上的新跨越,成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了乡 【详细】
钟恒钦:构建脱贫攻坚高效帮扶体系
广西靖西市属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总人口67万人,经过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十三五”期间共有贫困村15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032人,贫困发生率为22.6%。贫困村数量、贫困人口数量分别排在全区第一位和第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