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1日 来源:巴马县行政综合执法局 作者:陈莹峰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与生命赛跑,保人民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已经从应急过渡到常态,疫苗临床也迎来曙光。党中央强调,在思想意识上要慎终如始,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能力准备和工作准备;在防控重点上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在保障支撑上要推进疫苗研发和产业化链条有机衔接等工作,为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周全准备,为我们做好常态下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形势与任务

  抢建抗疫,只争朝夕,赶超创效,不负韶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重大疫情后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是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面对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复工、复产、复苏的迫切需求,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前功尽弃。应遵循中央确定的全国复工复产的总基调和时间线,继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分类错峰推进各地各行业依法有序复工复产,多方合力助推企业复苏以摆脱暂时困境,重视解决就业问题和劳资问题避免企业内部空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注重防疫“第一任务”, 又要着眼发展“第一要务”,抓紧抓好抓实返岗复工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一)有力有序有效防控突发聚集疫情

  “守土我有责,党员展担当”。不忘初心同努力,牢记使命防疫情。严峻形势,务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策施”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服务指挥,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执防控制度,落实各项措施,搭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疫情防控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口罩要戴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卫生保持好。拒野味、不聚会,亲友情、网上叙,少出行、莫大意。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复工复学要注意,观察两周看体温,如有症状早报告,尽快就医别迟疑”。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区内外疫情发展新形势,特别是一些地方发生突发性聚集性疫情新情况,必须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工作,做好打防疫战、持久战的充分准备。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一是务必充分依托基层党组织,打好全民防疫战。要及时启动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全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营造人人自觉参与防疫的浓厚氛围。二是务必按照“严、紧、快、细、实”的要求,确保防控措施到位。严格、严谨、严厉,措施要严格,工作程序、步骤要 严谨,问责要严厉。要紧张有序,不能松松垮垮,更不能乱成一锅粥,各级指挥部、各个卡点要 24 小时值班值守。指挥部的指令一经发出,要第一时间传达到疫情防控一 线。原则上 30 分钟以内要通知到乡镇,1个小时以内必须传达到疫情防控一线,重大紧急的必须第一时间传达到疫情防控一线。所有的漏洞、短板必须考虑到位。抓工作落实到位,措施到位,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疫情非严重地区人员,一是离开重点管控区域点位不足 7 天的,实行 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次核酸检测(纳入管理后第 1、4、7 、10、14天)。与其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纳入管理后第 1、4、7 天)。健康管理结束后,仍须自我健康监测 7天+2次核酸检测(第4天、第7天),有异常及时报告,在体温正常情况下、佩戴口罩可有序流动。二是离开重点管控区域点位超过 7 天不足14天的,实行 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纳入管理后第 1、4、7天)。健康管理结束后,仍须居家健康监测 7天+2次核酸检测(第4天、第7天)。与其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2次核酸检测(第1天、第7天)。三是离开重点区不足 7 天的。实行 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次核酸检测(纳入管理后第 1、4、7天)。健康管理结束后,仍须自我健康监测 7天+2次核酸检测(第4天、第7天)。与其密切接触者实行7天自我健康监测+2次核酸检测(第1天、第7天)四是离开以上重点县区超过 7 天的。实行7自我健康监测 +2次核酸检测(第1天、第7天)。

  (二)精准施策疫情防控返岗复工两不误

  一是属地管理,场地“消防”,健康监测。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树党建新风,筑防控长城。情系百姓健康,党员使命担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党委、政府对区域单位返岗、复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级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单位必须按照“织牢防控网、阻断传播链”的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企业实行法人负责制,与当地人民政府签定复工疫情防控责任书。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专人专班负责本单位人员返岗、复工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堵住疫情输入输出,坚决防止疫情在本地区、本单位扩散。按照《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卫生防护指南》的要求,返岗复工前对办公场所、生产车间、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和群众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杀防疫。工作期间定时对办公区、生产作业区、楼道、电梯间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杀防疫,明确责任人并实时做好记录。加强返岗、复工人员健康监测工作,在返岗、复工前,对全部上岗群众的健康状况、假期出行和参加聚会情况逐人进行统计核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上岗前对每个群众进行体温筛查,实行台账管理,随时掌握群众身体状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隔离观察、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并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对目前仍在疫区的有关人员应通知其暂不返回。机关、企事业单位应设置防疫隔离区,对出现感染症状的人员先行隔离。鼓励大型企业设立集中隔离点。省级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由管委会统一设立集中隔离点。对不具备自行设置集中隔离条件的中小企业,由当地人民政府集中安排。

  二是降低工区密度,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聚集活动,加强食堂管理。“口罩第一条,洗手很重要。不往人群挤,通风要确保”。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降低工作区域内人员密度,群众的工位间隔要拉长,尽量每人保持在1.5米以上。减少接待外来人员。集体住宿要尽量降低人员密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标准规范消毒。督促群众参照《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做好个人防护。要按标准设置带有明显标识的废弃口罩专用箱,由专人管理并加强消毒。尽量减少或避免举办大中型会议、聚集性活动。如确需召开会议,人数必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控制参会人数和范围。加强群众食堂卫生管理,推行分餐制,尽量避免员工集体用餐,减少人员聚集。

  三是配备“防消”物资,落实报告制度,服从防控决定。做好必要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等物资的配备。公共区域常消毒,体温监测不可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组织防控知识培训,增强群众防疫意识。有条件的单位提倡使用专门车辆接送群众上下班。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真实、准确,严禁迟报、少报、漏报、瞒报和谎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疫情的决定、命令,自觉接受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部门采取的有关防控措施,主动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对隐瞒、谎报病情、旅居史、密切接触人员等信息,或者违反隔离、治疗等规定,出入公共场所,参与聚集活动,故意传播新冠肺炎病毒,或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治疗,造成病毒传播危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接此令后,要结合实际迅速落实到位。

  四是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互联网时代、5G时代,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要素,自由流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建立合理集中有序分散的决策机制,保障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数据回溯和人口流动分析,跟踪、筛查、预测疫情发展,及时发现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通过二维码、APP、微博、微信等平台,使群众及时了解疫情最新发展动态。通过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线上审批、线上交易等方式,实现“不见面、不聚集、智能化、移动化”,为企业复工提供技术保障。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大数据构建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运用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增强产业链协同联动。加快推进大数据立法,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

  二、思考与建议

  初心四问就在前,使命担当我为先。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实现新突破。伟大的抗疫精神涵盖了我们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关怀,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为体现,更体现了“全民参与”的集体自觉。文明的优势在于精神的不断赓续和自我反思。每一次的自然灾难和艰难险阻,不仅没有阻断中华民族文明赓续的血脉,反而让我们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更新。是的,一场超乎寻常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透过这场“大战”,也暴露了我们在疫情应对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众志成城搭建平台,精准施策防控复工

  “农时不等人,小康靠打拼”。战疫坚守,展建工担当,复工起跑,创锦绣辉煌。一是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建立群众健康管理制度。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按照防控要求,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保障设施,确保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汇集好群众这个关键力量;深入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教育广大邮政群众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群众思想稳定,做好防控政策措施宣传解读,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疫情发生隐患、缓解群众恐慌情绪;利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帮扶救助和心理疏导工作,真正把关爱员工的具体举措落实到实处。

  二是群策群力,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精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力护航企业稳定发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搭建好技能提升平台,要积极帮助和督促企业用好稳就业培训平台,丰富和拓展线上培训、线上技能竞赛渠道。搭建好企业岗位招聘平台,提高用工企业与劳动者的“点对点”对接率。及时引导符合复工条件的群众按时返岗,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搭建好建功立业平台,引导广大群众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工程,深度挖掘和宣传疫情防控一线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全力配合企业组织复工复产。

  三是关心关爱群众生产生活,夯实群众常态普惠服务保障,夯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实现一线群众人文关怀保障。“志愿服务当为先,疫情防控做贡献”。切实关心群众心理健康,大力开展群众心理疏导、情绪支持等服务。及时防控一线群众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困难家庭实施关心关怀、慰问帮扶、临时救助等措施,最大限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四是坚定不移聚焦安全。“生命重于泰山,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是底线,安全生产是红线。返岗复工不放松,高危地带多注意。为了幸福千万家,防疫安全一起抓。对于众多复工、复产的企业,必须要确保工人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积极开展正常的生产运作。这就需要在复工复产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工人身体健康的监控和防控,切实确保疫情不出现扩散、交叉感染的情况。任何复工、复产的企业,不能因为疫情的防控,就对安全生产降低要求,更应该绷紧安全生产管理的“弦”。要注意协调和处理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的矛盾点,努力让二者不冲突、不抵触,在良两方面重要发工作上找到平衡点。

  (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错峰依法复工复产

  坚决克服松懈厌战情绪,不折不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是加强境外回国和来华人员安全风险预警、检测和隔离机制建设。驻外使领馆要提前发布风险预警,向回国和来华入境人员告知我国境内防控疫情的隔离、管制等相关法律措施,加强对回国和来华人员的检测,全面评估境外输入人员的卫生安全风险,驻外使领馆对于返华和来华人员,需要全面核实其是否存在高危地区旅行史和高危人员接触史。要完善回国和来华人员的医学隔离措施,严防境外人员传染境内人员。

  二是坚持常态化的境内疫情防控机制不动摇和加快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临床试验及推广。推进复工复产绝不能对个人安全防护掉以轻心,鼓励线上工作交流,减少不必要的群体性接触;复工复产后企事业单位必须为员工开会、用餐等聚集性活动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员工身体的日常检查;加强疫苗研发,开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不仅需要国内科研人员的努力,探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究方向和进展。

  三是科学精准施策,分行业、分区域、分缓急,适当错开返工复岗高峰,有条不紊地进行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最低。行业分轻重缓急,按行业类别分批推进复工复产。区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推进各地区复工复产。要多方合力助推各類企业复工复产以摆脱暂时困境。国家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稳定。有关部门切实完善企业融资渠道,给予基础好、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短期免息或者低息银行贷款以帮助企业复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沟通交流合作,争取疫情期间互相给予各自国家的企业更多的支持。鼓励房东与企业之间互助,适当减轻疫情停工停产期间的房租负担。鼓励引导企业与员工之间平等协商,准许延期发放或者适当减少薪资待遇等。

  (三)解决劳资和就业,防控生产两促进

  一是出台相应的疫情期间劳动纠纷和工伤认定法律指引或者实施办法,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法律保障,有序疏导,鼓励当事人之间进行调解,面对疫情给予对方更多理解,平等协商妥善处理纠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和员工之间商量疫情期间工资待遇解决办法和裁员相关事项,企业要加强保障疫情期间无其他收入且家庭负担重的贫困员工的权益,企业要完善特殊面试招聘程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远程面试,应聘成功者直接到企业工作,注意平等保护疫情严重地区人员的就业权,依法遏制对疫情严重地区人员的就业歧视行为,维护疫情严重地区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依法、精准施策,逐渐减少“一刀切”性质的疫情防控措施,避免因简单粗暴的疫情防控措施引发纠纷,力求做到防控疫情不阻碍普通人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除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需要平稳渐进地取消国内其他地区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防控管制性措施,为复工复产、生产生活、日常活动、学校开学等提供助力。发挥智慧城市在防控疫情中的作用,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提升医疗防控资源运用的效率。重点关注65岁以上、有基础病的、有重大风险国家(地区)旅居史的人群。强化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发放临时生活补贴;扩大失业保障覆盖范围,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国家统筹规划全国中小学、大学开学时间和高校毕业生延缓毕业和就业的时间线,及时推进中小学、大学分地域分批次开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发布:广西县域资讯共享发布平台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