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6月26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骆怡 麻新桃 李立辉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隆安县“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成效显著

    乔建镇廷罗新村是隆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之一。这里的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四通八达,到处绿树红花,人们笑逐颜开、其乐融融。

    这是隆安“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带来的显著效果:农民文明素质、农村文明程度、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民安居乐业、事业兴旺发达,加快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调整产业富农民

    近年来,隆安县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步伐,积极推广名优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建设和谐村屯才有了经济基础。

    这里有三个典型的例子。

    ——鹭鹚村山泽屯加快土地的流转,通过承包、租赁、合股等方式,村集体的山地、山林、鱼塘等资产已发包给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能人,提高了集体经济收入。他们又改变过去单一的种养结构,坚持立体种养,大力发展蔬菜、水果、甘蔗等支柱产业,并通过建筑、运输业能人的带动,构筑党群致富联合体,由党员骨干带领群众走出村屯包工程、拉项目、跑运输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全屯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多元。

    ——地处石山地区的三乐村逐营屯,村民将屯里一半的田地改为种草,统一规划建立了有20间牛舍的养牛小区,大力发展种草养牛业。如今,逐营屯成了该县乡镇级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大滕村十冬屯群众按照“稳定粮蔗、优化水果、发展香蕉、多种经营”及“甘蔗下田、木薯上坡”的经济发展思路,种植甘蔗600亩、板栗110多亩、柑果50亩,多途径拓宽村民增收门路,年均集体收入达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

    农村的发展最终要表现在收入的增加上,农民有了钱,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才有参与“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的积极性。

整治环境展新貌

    如何才算是和谐村屯?隆安给出的答案是,除了村民收入的增加,还要有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

    雁江社区曾经比较脏乱——农贸市场周边垃圾渣土遍地,塑料袋满天飞。在“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中,村民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以往村民反映突出的路不平、灯不明、排水不畅以及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社区16名热心村民还自发组成一支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每日负责6条街道的垃圾处理费收取、管理和宣传清洁卫生知识,制止村民乱抛、乱倒的恶习,使村民群众的卫生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乔建镇罗村下汤咘屯合力抓好村容村貌建设,去年就新建沼气池28座,绿化美化540平方米,道路硬化7020平方米,建成了一条宽大、笔直的江堤路,形成山美水美人美的生态环境。

    2006年,隆安县累计投资936.93万元进行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生态文明村和沼气池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投资234.99万元建成的8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全部实行了改厨、改厕和沼气池建设,实现了人畜分离,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村道全部硬化,村庄整洁优美,面貌焕然一新。

倡导文明树新风

    在广大农村倡导文明新风尚,是“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的难点。

    隆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廖永新告诉记者,近年来,隆安县从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入手,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使良好的道德风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普及。丁当镇丁当社区永安里屯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另有12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6个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隆安县还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组织县文工团演员深入都结、屏山、布泉等山区乡镇的村屯进行巡回演出,丰富乡村业余文化生活。目前,散布在全县133个村(社区)的科技特派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也在各自村屯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迅速提升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速度与效果。

创新管理倡和谐

    要让“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关键还在于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隆安县通过扎实开展“三级联创”“五村两规范”和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和谐建设在村屯”活动的亮点。

    在隆安,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村集体经营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调整、宅基地划分、重大财务开支、村庄规划改造、村办公益事业等“村务大事”,都先由村“两委”提出议案,经预审通过后再召开会议。会议必须有80%以上的村民参加,到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公决议案方可通过。

    隆安县还紧抓各村“三小”机制建设(即制定一部“小宪法”——《村民村规条约》,建立一个“小人大”——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一个“小政府”——村委会),并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小组,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监督网络;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在村干部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述职的基础上,各户代表根据村干部各方面的表现,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档次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的结果直接与干部考核挂钩。

    这些创新的管理方式,既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又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矛盾和纠纷,使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农村工作新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