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唐群峰 黄婷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1491436133040961.jpg

博白县龙潭镇寨觉村每天按时清运垃圾。 唐群峰/摄

  核心提示:

  为全面激活村民参与环境卫生,彻底解决生态乡村建设最核心的资金短缺问题,自今年4月份以来,博白县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

  这一工程意味着一笔巨大的财政投入,因为博白县农村人口多达160万人。只需粗略一算:如果村民100%参与,每人每月1元钱,那么160万人的每年筹资额就是1900多万元,而县财政同样需要配套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

  对于财力并不充裕的博白来说,能慷慨掏出如此数目的一大笔钱,映射出当地政府建设生态新农村的坚定决心。

  1 人均一元钱 改变一个村

  6月29日,博白县龙潭镇寨觉村,明晃晃的阳光照着村里的水泥路。路两边绿树茂盛,树下野花争相开放,路面干净整洁,树叶都被扫到一旁,四周看不到显眼的垃圾。

  保洁员程惠明穿着橘红色环卫衣,戴着口罩,骑着崭新的三轮拉货摩托,摩托上竖着一根信号灯,后箱满载垃圾,“嘟嘟嘟”驶过来。

  程惠明告诉记者,村里保洁队伍共有5名,2名清扫员,2名垃圾运输员,1名垃圾焚烧员,都是本村人,领村环卫理事会发的工资。村里共11个自然村,清扫员和运输员都实行分区域管理。

  而就在2个月前,村里面貌还是另一幅景象。驻村的镇组织委员赵子贵说,路上、小沟里散落着塑料袋、纸屑等,甚至连村口的牌楼处就是一个垃圾场。如今,完全变了样。

  带来改变的,是村环卫理事会的成立、村保洁队伍的建立、村民环卫意识的提高。而促使这些改变的,就是今年5月份起县里在这里试点推行的“1+1”村屯环卫经费制度。

  按照该项制度,村里4500多名村民每个季度筹资1.3万余元,加上县财政同额投入的1.3万多元,总数超过2.7万元。这笔钱基本能够维持保洁队伍的运行,以及保洁设备的更新维护。

  对于人均一元的交费,在村口小卖部纳凉的村民冯道昌说,这一块钱交得太值了,村里再也看不见垃圾、闻不到臭味,大家还慢慢养成了爱卫生的好习惯,好处实在太多。

  为了在全县稳妥推行“1+1”制度,县政府实行先试点再全面推行的策略。目前,28个试点村共14.09万人中参与的村民有13.19万人,参与率达93.6%,其中半数村参与率达100%。

  按照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前,该县所有村屯将全面实施“1+1”村屯环卫经费制度。这意味着自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都要维持近1900多万元的生态乡村建设投入。

  2 争当主人翁 “被动”变“主动”

  “1+1”工程刚实施时,一些试点村的村民并不是很积极。对此,博白县乡村办主任周小林说,在以往的清洁乡村工作中,不少基层政府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将垃圾清理工作几乎全部放到镇村干部肩上,耽误干部的日常工作不说,还让村民们形成了依赖思想,认为清洁乡村就是党员干部的事,变成了“干部扫地、群众观看”。

  为打开局面,一些试点村先采取鼓励村里经济能人、老板捐资的方式,筹集到启动资金,购买了车辆、焚烧炉等。再通过各种宣传以及开展思想工作,加上政府的同额补助准确及时,村民们才慢慢想通,最终还是把钱交了。

  制度一旦运行,效果很快就体现出来。保洁队伍的出现,保证了村道打扫及村民垃圾的运送,村里卫生面貌迅速改善。

  同时,村民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筹集份子钱之后,一种主人翁似的“主动参与”热情被激发出来,环境卫生工作从“政府的事”变成了“村里的事”。

  相较于之前,村里乱丢垃圾的少了,主动清扫自家周边的人多了,自觉监督村里环卫工作的人也多了。有时清扫员打扫不彻底,村民看见后也会直接指出来。在径口镇茶根村,之前村民们习惯往村边河沟里倒垃圾,实行“1+1”制度后,村民开始互相监督,河沟里的垃圾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被清空,杜绝了乱倒垃圾的行为。

  从村环卫理事会领工资的保洁员成为被村民监督的对象,工作自然不敢怠慢松懈。一旦有发现不尽职责行为,村民可以向村环卫理事会投诉。对于村民意见较大的保洁员,理事会也可以解聘。

  由于“1+1”制度要求缴交面达到80%以上的村屯才能得到政府补助,村屯之间的对比开始出现,给落后的村屯形成了压力,促进了制度的顺利实施。

  3 经费不断流 清洁保长久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1+1”制度试点村之一的那林镇乐民村经历了“脏乱-整洁-再脏乱-再整洁”的循环,推动这个走向的关键因素,就是环卫经费。

  清洁乡村活动之前,由于垃圾乱倒、无人清扫,村庄脏乱。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之后,在政府号召下,不少经商老板和外出工作人员积极捐资支持家乡清洁乡村活动,该村建立起保洁员队伍,村庄变得干净整洁起来。半年多之后,捐资花光,保洁员的工资出现拖欠。然后,保洁员成天找村干部讨要工资,清扫工作自然荒废,垃圾又没人扫了。

  实施“1+1”工程之后,该村3466人全部缴交了环卫经费,每个季度缴交金额超万元,加上同额的政府补助,每个季度可使用资金达到2万多元。村里利用这笔经费聘请组建了一个13人的保洁队伍,村里环境又恢复了整洁干净。

  正是看到了经费问题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关键,博白县在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顶住财政压力,出台了《博白县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实施方案》。

  为保障“1+1”工程筹集的村屯环卫经费做到公开透明、专款专用,该县坚持在操作流程上精心设计、从严把关,做到流程清晰、操作规范、运行透明。

  按照规定,对环卫理事会人选、筹资决定、保洁员人选、垃圾处理方式、经费使用等重要事项,均由自然屯召开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

  对村民缴交的环卫费,每个月都由村委会存入财政专户,经过核定后,再由县财政局在每月月底将奖补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一起划回镇“三资”托管中心。再以村为单位,每月统一到镇托管中心领取保洁员补助经费,并造册发放。

  所有流程及经费使用需公开。对“1+1”工程收支情况,镇村屯各级每月都进行公布,每次公示15天以上。同时,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纪检等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抽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专项资金等行为,确保专款专用。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