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 来源:左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霞山新村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拓宽了农村党员群众的视野,在思想观念上得到了很大的解放,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广大农民的各方面素质将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我相信,霞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很耀眼。”11月15日,《人民日报》记者谢建伟在大新县霞山新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霞山新村位于雷平镇东南部,全屯有65户281人,均为壮族。该村作为大新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是一个整体搬迁兴建起来的小康文明村。原来的霞山是位于黑水河边的一个边远小屯,全屯经济底子薄,行路难、收入低等因素困扰着这个小村。2004年,大新抓住崇左至大新建设二级公路的契机引导群众搬迁,并邀请自治区设计院进行新村建设规划。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建起了新村。此后,霞山新村充分利用全县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扶持蔗糖产业和落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机遇,走“种蔗为主,养殖为辅,务工为补”的经济发展思路,逐渐走上了“富民兴村”之路。

  当天,中央新闻采访团在霞山新村参观采访,该村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农村科技夜校”以及“党风廉政监督户”等,都深深吸引了中央媒体的记者们。

  新华社记者李晔说:“新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计上注重环保追求,这点做得很好。此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建设,还考虑到文化建设,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悟很到位。可以预见,霞山新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一定会发挥出来,广大农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建设带来实惠之时,自身的文化素质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木偶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