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04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红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上苍垂爱南粤地,遗下浔江一明珠"。相传,这是当年李白游藤县南安(今塘步)镇禤洲岛时,对该岛发出的赞叹。乘船从藤县码头直下约10公里,心中向往已久的"东方狮王"故里--禤州岛便映入眼帘:只见岛上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一幢幢装饰考究的现代化中西结合的小洋楼掩映在翠竹绿树丛中,一条条水泥硬化道在岛上四通八达,一艘艘渔船在宽阔的江面上来往穿梭,银色的沙滩上十几个农家孩子在尽情嬉戏,如斯的美景,难怪当年的诗仙诗兴大发,留下千古佳话。据村支书唐汉初介绍,近年来,该村以"五进"活动建设新农村,禤州岛的变化越来越大。

  "富"为先,打造富裕新禤州

  禤州岛是藤县境内第一大岛,西江河上第二大岛,也是广西内河第二大岛,北回归线穿岛而过,乘船是岛上唯一通往外界的交通方式。全岛长5公里,宽1公里。全岛分四片,25个村民小组,水田面积只有60亩,旱地面积1680亩,岛上有小学3所,中学(初中)1所,在校学生900多人。

  这60亩的水田如何养活5300多人口呢?以前,禤州岛很穷,岛上交通不便,洪水泛滥的季节,还要担惊受怕,洪水一上涨,泥砖房轰然倒塌,外界曾有人流行这样的打油诗:有女不嫁禤州岛,又怕水来又没粮,交通不便成孤岛,一年难见爹和娘。

  穷则思变

  禤州要富裕,就要借"船"出河,走出禤州。这是禤州人的共识。

  禤州人想的是靠水"吃"水。依靠祖祖辈辈的生存经验,禤州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家庭富裕的,自己购船从事河上运输;家庭条件稍差的,便到梧州、柳州、广东等地的海事局学习水上驾驶技术。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禤州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声名远播:当上船长的有200多人,一个船长还可以带出数名水手、轮机手,整个禤州从事内河运输的就有1000多人。在纵横交错的船只中,禤州人处处都能听到自己熟悉的乡音,成为珠三角一带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民苏汉威告诉笔者,一个船长的年薪约6-7万元,轮机手4-5万元,最差的水手年薪也在3万元左右,岛上最漂亮的中西结合的小洋楼几乎都是禤州人靠从事河上运输挣钱建起的。今年40出头的邓国南,早年自己购买了一艘大船,在西江到珠江之间从事货物运输,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很快便投资30多万元在村中建起了一幢装潢考究的小洋楼。在禤州村,村民们走南闯北,见识多了,外墙的装修具有典雅的欧洲风格,有别于其他乡镇的建筑式样,令人叹为观止,而这样的小洋楼在村里比比皆是。

  村里还有几十户人家到县城、市区或者广州等地建了别墅或者购买套房。

  可以说,禤州人靠水"吃"水,靠水生金,靠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旱地也能"生金"。家里的精壮男子大部分都出去了,留守在家的村民也创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禤州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各类亚热带水果、蔬菜的种植。具有岭南特色的荔枝、龙眼、柑橘、枇杷、橙子、黄皮、石榴、香蕉、甘蔗等布满了田野和山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岛上群众开始在旱地上零星种植荔枝、龙眼等各种亚热带水果及其他蔬菜,先种的村民很快就获得了收获,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种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禤州岛开始大面积种植黑叶荔枝、石峡龙眼,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房前屋后都是。远远看去,禤州就像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中。

  6月中旬,是禤州荔枝上市季节,火红的荔枝挂在枝头,像一团团跳跃的火焰,徜徉在垂手可摘的荔枝林里,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摘果的、称果的、付款的忙得不亦乐乎,年幼的孩童穿梭在密密的荔枝林下嬉笑打闹,一派欢乐喜庆的景象。据了解,禤州岛有荔枝800多亩,龙眼300多亩,单这些亚热带水果的收入,人均年收入800多元。

  勤劳的禤州人还充分利用土地,他们在小块土地上做文章,进行立体种植。利用各种植物需要光照的条件不同,合理布局,不但种上了各种时令蔬菜,所产的茄子、苦瓜、白菜、芹菜、葱蒜等,源源不断地通过船只运送到县城,成为县内最大的蔬菜供应基地。禤州人还利用棚架种上了黑皮冬瓜,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2500多吨,所产的黑皮冬瓜以个大、肉厚、味道清甜、耐储藏的特点,兼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减肥健美的保健作用,产品不但畅销区内,而且远销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成为县内有名的种植示范基地。2006年,禤州村所产的黑皮冬瓜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产品。去年以来,因冰冻天气的影响,禤州岛黑皮冬瓜成为各路客商的抢手货,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到2元,单冬瓜一项,禤州人均收入就近2000元。

  去年,禤州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多元,比县内人均纯收入还高,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村。

  "靓"进禤州展新颜

  过去,禤州岛上没有一条水泥硬化道路,给岛上的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在村里很少穿裙子,担心崎岖泥泞的乡间小路弄脏了漂亮的衣服。

  近年来,镇里派干部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村,向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号召村民踊跃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引起群众的极大兴趣。村干部因势利导,多次召开户主会,发动村民建设新农村。2005年,参照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订了禤州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由政府出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挂钩单位处一点"三个一点"办法,开展岛上交通建设大行动。由村民集资100多万元,建起了从南到北总长达5公里的水泥硬化道路,交通状况大大改善,从洲头的上南片到洲尾的下东片,以前走路要一个多小时,现在,骑上摩托车,只消10多分钟,便可到达。

  禤州船舶多,码头少,而且,因为年久失修,大多数码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毁损情况,给船舶停船靠岸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方便出行,镇里主动和长洲水利枢纽指挥部联系,争取他们投资兴建因为水利枢纽水位上升后码头的重建问题,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非常重视,投资3万多元改建、扩建了14个码头,村民自己又筹集2万多元,改建、扩建了6个码头,这样,环绕禤州岛的大大小小的码头就有20多个,大大方便了岛上群众出行,外界到岛上进行公务、旅游、观光、考察,都方便多了。

  漫步上南、下南片,仿佛走在城市之中,一幢幢新楼鳞次节比,家家户户门前都铺设了水泥路,许多人家的阳台上还种满了奇花异草,紫荆花花开了,杜鹃花也争奇斗艳,让人流连忘返。

  据村支书介绍,禤州村近年来开展"改路、改水、改厕、改厨"四改活动,村民不但走上了干净整齐的水泥道路;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许多人家的灶台上还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很干净卫生;厕所很少建在村外,都建在套间内,外通化粪池;生活垃圾统一集中在村外,生活垃圾统一进行焚化处理,在路上,很少见到塑料袋、牲畜粪便,到处是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空气中飘荡着沁人肺腑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以"智"武装新禤州

  著名的抗日将领石化龙是禤州人,民国时期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军委会后方勤务司令部副总司令、国民代表,抗战中临危受命,在枪林弹雨中亲自输送60多万人上前线,还为前线提供枪支弹药、粮饷及各种军事物资,为台儿庄战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战区对日抗战指挥司令李宗仁颁授"抗日英雄"。1935年,石化龙在家乡创办藤县私立复兴中学,高薪网罗一大批各地优秀教师前来任教,培养了不少人才。多年的诗书教化,村民多受启蒙,思想较开明进步,学文化、学技术蔚然成风,每年都有不少的大、中专学生毕业,而舍得花巨资来学习水上驾驶技术的,西江两岸人数最多的恐怕当属禤州村。有一年,到柳州海事局学习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禤州人,弄得柳州海事局一位领导惊呼:"禤州人学习劲头真足!"。

  禤州村成立了村级活动场所,有阅览室、图书室、电教室、娱乐室,在茶余饭后,村里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各种种养经验,互通信息,交流心得,还利用党员电教室,学习外地先进的种养技术,使大家开阔了眼界。

  每年,县农业局、科协、科技局、水果局等部门都会派出技术人员到禤州村举办各种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禤州人总是踊跃参加,竞相提问,场面十分活跃。也正因为如此,禤州近年来涌现了不少"农民专家",他们不但自己致富,还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禤州村种植的蔬菜、水果因为具有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广受客商的欢迎。

  学文化、学技术的人多了,村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在村里,很少见到打架斗殴的现象,几年来刑事犯罪率为零,许多的邻里纠纷都通过村干部的及时调解而得到解决,村民之间以礼相待,和谐相处,互帮互学,共同富裕。

  "乐"满禤州喜事多

  到禤州,如果你问村民他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他们一定会高兴地告诉你是看"东方狮王"表演节目。

  1995年,藤县团县委为了加大力度发展农村青少年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引导了禤州村里的能人邓明华、祝启春开设武术表演队,组建一支年龄在8--16岁之间的狮队,禤州村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支持狮队的一切工作,不但踊跃捐款捐物,村里成立了训练基地,购买了训练器材,许多群众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狮队进行训练。这支狮队仅靠几张广东舞狮的录像碟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训练,几年下来,已经舞向世界。他们独创的侧空翻下桩、钢丝前滚翻、飞桩2.8米等高难度动作,堪称全国一绝,先后多次在广西和全国的舞狮比赛中获得殊荣。2002年,禤州狮队被列为国家A级狮队。

  2003年11月,禤州狮队在广东湛江市举办的"中国民间舞狮艺术节"上获得冠军;2004年5月,在浙江举办的"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获得了"东方狮王"的美誉。禤州狮队把武术、杂技、技巧、体操、舞蹈等技术融于舞狮艺术中,把狮子的喜、怒、醉、乐、猛、惊、凝、动、静、醒等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他们精彩的表演,常使国内外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现场常常是掌声、喝彩声似排山倒海。

  "东方狮王"的巨大荣誉,使村民感到无比光荣自豪,狮队为国争了光,为村里争了光,现在,说到狮队,禤州人无不神采飞扬,如数家珍向你炫耀狮队每一次夺冠的辉煌历史,因为,为国争光的人中,就是他们熟悉的村里孩子。而让群众快乐的是,狮队每次夺冠回来后都会给本村群众进行汇报演出,让大家大开眼界,得到力与美的艺术享受,既陶冶了情操,又娱乐了身心。

  禤州村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这个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竟然因为仰慕狮队的技艺,会有人不远万里到这个小地方来拜师、学艺。

  2004年3月,墨西哥人马琳和廖宁专程到禤州学习舞狮技艺,很多村里人第一次见到金发碧眼的洋人,都很好奇,里三层外三层把他俩围得水泄不通,尽管马琳和廖宁第一次到禤州,但不久,他们很喜欢这个青天碧水,幽篁修竹,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美丽的地方。很快就和好客热情的禤州人混熟了,他们学禤州人做饭,学武术,学走钢丝,村民还帮他们取了两个中国名字,他俩都非常开心。

  2006年3月,瑞典的大学生阿培也专程到禤州拜师学艺。阿培很能吃苦,学得也很认真,他不但与师弟们一起列队训练基本功,还到村里的小学义务为学生们教英语,大家都很喜欢阿培,他带来了异域的文化和观念,村民也向他讲解村里的风俗习惯。阿培要走了,临别时,村民和师生们都对他依依不舍,阿培说:"谢谢你们的热情招待,我会记住你们的"。

  马来西亚某狮队也派人前来禤州取经

  禤州农民狮队在简陋的条件下,刻苦训练,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吸引了电影制片商的浓厚兴趣。2006年7月,以禤州狮队为原型创作的数字电影《东方狮王》在马来西亚云顶高原开拍。2007年"六一"前夕,该片在梧州举行了首映仪式,在梧州引起了轰动。该片以藤县禤洲狮队为原型,讲述了广西农村的一群孤儿、残疾儿和问题少年在共青团县委的组织下,成立武术队,通过舞狮,领会武术的精粹和武德,最后走出国门,在世界舞狮比赛中夺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故事,该片去年"六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参加在宁波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儿童电影节展映。

  2006年藤县的舞狮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最近,由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梧州市委组织部和藤县县委组织部共同摄制的反映禤洲农民狮队成长历程的纪录片《小岛舞狮人》,荣获第四届中国纪录片党建宣传类优秀节目奖。

  今年,藤县把禤州村定为全县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禤州村民决定继续搞好狮队训练基地建设,培养狮队后人,把这高超的舞狮技艺发扬光大,同时,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美化环境,亮化庭院,打造荔枝、龙眼、黑皮冬瓜等无公害产品示范基地,规划好水上乐园和沙滩建设,把禤州建设成为旅游、观光、渡假、娱乐、生态农家园、南狮训练基地等综合的新农村,让浔江上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供稿:藤县基层办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