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启健 伍勤忠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我区新农村建设试点刚一开始便以良好开局得到农业部领导肯定,不到一年又完成试点任务过半目标而受到全国人大调研组赞扬。而今,一年零四个月过去了,我区新农村建设又有了哪些新的突破?近日,笔者走访了区新农办,得到了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区新农村试点工作渐入佳境,新农村建设典型异彩纷呈。 

  多种产业型 

  改变单一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种养、加工、运输、劳务输出等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类典型。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主种水稻、西瓜、秋冬菜,同时养殖塘角鱼、青蛙、龙宝猪、桂西良种黄牛等,年人均纯收入达3358元;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烟楼村,大规模发展大蚝、文蛤、对虾等海水养殖,同时发展运输、加工、经商、劳务输出等行业,年人均纯收入3981元,实现了户户通电话、家家有电视的目标。类似的还有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527元,全村71%的农户建有砖混结构楼房;防城港区通心坝屯,年人均纯收入3122元,50%的农户建起了砖混水泥平房,70%的农户以电、燃气为生活能源。 

  龙头带动型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二类典型。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与广东温氏及百越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养殖肉鸡及种植西瓜、香瓜,年人均纯收入达3229元;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种植优质龙眼、优质苗圃、蘑菇、潮菜近3000亩,全村年人均纯收入3950元。类似的还有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岜白屯,年人均纯收入3786元,人均住房钢筋砖混结构面积达40平方米,每百户家庭中拥有彩电85台、摩托车70辆;桂平金田镇理村人均纯收入3650元,98%的村民住上了楼房,90%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8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生态农业型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三类典型。百色市隆林县者浪乡央腊村,采用“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等生态农业模式养猪、种果、养鱼,全村80%农户建有楼房,手机、摩托车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63%。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樟村,推广普及“牧草、甘蔗叶—育肥牛—蘑菇、沼气—葡萄”生态农业模式,全村种植优质良种蔗、优质巨峰葡萄、蘑菇及养殖肥牛,总产值1398万元,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贺州市富川县白牛村致力发展生态型高效种养业,全村种植优质脐橙为主的名优水果2157亩,建有沼气池80座,年人均水果收入6000元。

  旅游观光型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第四类典型。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三娘湾村,发挥临海优势,靠海吃海,开设海鲜大排档,建立旅游产品销售点,购置观光快艇,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年人均纯收入4600元。全村基本实现了住房楼房化、饮水卫生化、家庭电器化、交通摩托化,生活水平居全镇前列。恭城县西岭乡大岭山村,依托美丽的桃园风光,办起了每年一届的桃花节,平均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仅旅游一项,全村年人均收入就近千元,加上桃花节出售桃花,两项纯收入人均合计达6000元。现在的大岭村户户建起了两层以上钢混结构楼房,家家有彩电,半数以上家庭有摩托车及装上了电话。

  我区新农村建设涌现出的这些典型,实在、可学、说服力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